花骨朵儿的意思-花蕾是花骨朵的意思吗
潮新闻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庆
无论是沐浴阳光、嬉笑玩乐,还是闲话家常,那些在学海中遨游的学子们,总是对课间休息的钟声怀揣着深深的期待。这钟声,仿佛是通向短暂闲暇时光的门户,引领他们从繁重的学业中暂时解脱。近期,联合其他三部门发出了重要通知,实施六项重要举措,其中一项便是确保中小学生的课间正常活动。这包括每排固定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户外活动和远眺。
回想起去年底,“消失的课间十分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似乎被困在了狭小的教室里。对此,明确表示要保障并激活孩子们的课间休息时间。而今,新通知中强调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更是向外界传递了科学提升课间质量的坚定决心。
早在2007年,就曾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自2021年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也规定学校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常交流、游戏和活动进行不必要的约束。为何仍有声音反映课间时间被“剥夺”,这或许说明相关规章制度在执行层面存在不足,这值得我们深思与警惕。
虽然课间活动时间短暂,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其意义却远超这几分钟的本身。从生理角度看,发育期的学生需要适当的运动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这更符合他们的生长发育规律。从心理角度看,学校是孩子们待得最久的地方之一。课间时分与好友分享心情、晒太阳、闲逛等日常活动,都成为了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
课间休息之所以逐渐被“边缘化”,很大程度上与“安全”二字脱不开干系。部分家长在孩子安全问题上的担忧可以理解,但过度的敏感和反应却让课间休息失去了原本的活力。老师、学校为避免意外,选择将学生“圈养”在教室内。这种做法虽保证了“安全”,却也让课间失去了欢声笑语,我们是否应该对此进行反思与调整?
重拾充满生机的课间并不难。当前最关键的是明确学校的责任边界,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在确保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责任的前提下,明确意外伤害的相关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学校的顾虑,让课间休息的自由得以回归。
在保障“有得玩”的基础上,学校还需从长远角度出发,创新方式、丰富活动载体,让孩子们真正做到“玩得好”。例如,针对活动场地设置不足、距离远等问题,学校可因地制宜,在校园内各处设置休闲空间。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的中庭花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各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借鉴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