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格式怎么写-读书笔记模板
谈及阅读笔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常见的是摘抄精彩句子,有的人则喜欢边读边记下自己的感悟,还有人则会制作思维导图进行梳理。
最近,在阅读李小墨老师的《海绵阅读法》时,我发现了一种全面、系统且引人深思的阅读笔记方法,觉得非常实用,特此与大家分享。
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明确你的阅读动机。顾名思义,阅读动机就是你为何要读这本书。将阅读动机写下来,能使阅读更具针对性,并时刻提醒自己循着这个目标去寻找答案,这类似于“主题阅读”。
完成阅读后,再针对先前的阅读动机进行复盘,效果更佳。当遇到难以投入的书籍时,重读阅读动机可以为你提供持续的动力。阅读动机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行动指导。即通过阅读,你希望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变以及具体如何操作。比如,阅读《学会写作》时,你的目标就是学习写作方法,提升写作技能。
第二种是精神力量。这是从书籍中希望明了的道理。这些道理或许能提升你、触动你、治愈你,抑或是给予你力量。
第三种是认知需求。即希望在读书过程中提升自己某一方面的认知。比如,阅读《反本能》时,你可能会思考哪些是我们的本能以及如何更快地成长。
每本书的内容丰富多样,但核心概念往往只有几个是关键。抓住这些核心概念就如同抓住了书的根本,其他知识点可基于此进行延伸。这就像“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道理。俗话说:“少即是多。”读一本书无需全部吸收,抓住关键的几点就足够了。
对于喜欢的句子,简单摘抄即可,注意重复意思的无需再抄。这样的事例用简洁的话语记录下来,既能帮助我们积累素材,也能在分享时做到有理有据。深度阅读的关键在于多问自己由此联想到了什么,可以应用在何处。经常这样思考能引发深度思考,增强思考力和阅读的深度。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尝试寻找答案是一个促进思考的好方法。如果书中没有答案,可以尝试在其他书中寻找,几本书互相印证、互相补充能使我们的认知体系更加全面和系统。
在阅读时,我们会有一些恍然大悟的时刻,记下这些重要时刻并适当写写感受,印象会更深刻。例如,“洞见时刻”关注的是认知上的突破,“情绪感受”则是记录阅读时的喜怒哀乐。如读《活着》时痛哭于福贵与妻子的遭遇,作为父母谁能舍得将孩子送人?这种真挚的感情记录下来,每次翻阅都会带来熟悉感和亲切感。
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文中人物或事件的感染而产生的灵感也是值得记录的行动灵感。将这些灵感记录下来,事后思考其实施的可能性及具体方法。《认知觉醒》告诉我们,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改变自己并积极践行,否则读再多的书也是徒劳。我因此开始了写作的尝试——写日记、写文章、写读书笔记等。用这种方式记录生活、感受和成长,是体验生活厚度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