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 心如台 身是菩提树,心如台什么意思


犹如佛家中的一句:“菩提自性心为基,犹如灵台深明。”这句话便如同神秀大师所书的偈语,引人深思。在此,我不欲多谈慧能大师的后半句,而更想与大家共同探讨神秀大师的首句之内涵。

常人听闻慧能大师的偈语,便以为洞悉了人生至理,其实不然。多数人,对于神秀大师的这句箴言,尚难以付诸实践。未能实践,自然谈不上真正的领悟。这也正是我今天重点解读第一句的原因。

菩提即是觉悟,身如菩提树,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始终应保持在清醒的状态。那么何为台?台即指纯净、清澈无瑕的心境。心如台,即指我们的内心如一般,能洞察世间万物。而紧接着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则体现了神秀大师的北宗禅是渐修的体现。

无论是渐修还是顿悟,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认清自己的本性。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本性都无法辨识,那么所有的追求都显得毫无意义。

现实之中,我们的内心常常被杂念所困扰,如同奔流不息的江河。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如下心来感受内心的空灵与万物的美好?若连静心都成难题,又何谈觉悟?人们往往如浮萍般随波逐流,随遇而安。

生活中大多数人处于随遇而安的状态,并非他们不愿静心,而是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容许他们停下脚步。在如此环境下,要做到身如菩提树实在不易。

心之焦虑、浮躁已属常态,再加上外部环境与内心欲望的双重压力,使得我们的内心更加难以安宁。要做到心如台,更是难上加难。加之生活中、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各种信息与关系,使得我们心力交瘁,难以思考生命的意义与未来。

鉴于此种情形,我们首先需要清理内心的杂念。城市化、工业化已经深入社会,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谈论菩提本无树、亦非台这样高深的境界并无实际意义。知之不如行之。如今社会关系复杂、信息量大,与其知道得太多而纷扰不已,不如踏实去做、去实现、去积累。这样获得的自得其乐与满足感反而是一种幸福。

在修炼菩提身、擦拭心的过程中,逐步突破自我,最终达到慧能大师偈语的境界方能真正领悟其价值。如今的人们往往在未铸就菩提身之前便急于谈玄说妙或描述不可思议之境,这是没有力的。

许多人一生都在忙碌中度过,思维上陷入与他人的争斗中。曾言:人们最大的痛苦源于追求错误之物。众生常被世俗所迷惑。物依旧是物,但人心已先沉沦。为了看清生命的真实面貌我们还是先铸就菩提身吧!或许这才是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目光所及之处皆为心之所向。情感所至之地皆为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