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显微镜的读数方法-读数显微镜读数举例图
显微镜使用技巧——两种测微尺的用法详解
目镜测微尺(通常为一圆形玻片,长度约5mm,分有50小格):安装于目镜上,用于测量物像大小。
物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放置于载物台上,主要作用是标定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
注意事项:
1. 安装目镜测微尺时,请确保正面向上,以便于读取数据。
2. 在使用测微尺时,应尽量保持其与物像平行,这样有助于准确读数。
测量细胞长度的计算公式:
格数 x 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 = 细胞的实际长度
掌握答题技巧与规律:
放大倍数越大,物像所占格子数越多,但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会越小。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方法:
首先将目镜测微尺安装在目镜的隔板上,旋下顶端透镜后将有刻度的一面朝下放置。接着旋紧顶端透镜并放入筒内。随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使用物镜测微尺时,将有刻度的一面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刻度朝上并对准光源。先用低倍镜寻找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找到后与目镜测微尺一端对齐重叠。当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物测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时,即可开始计算标本的大小。
例如,若目镜测微尺的50小格完全覆盖物镜测微尺的68小格(每个小格为0.01mm或10μm),则总计为680μm。根据这个关系计算出的数值即为我们所要求的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值。
以下通过例题进一步掌握使用技巧:
例1:在测量洋葱表皮细胞时,要选择放大倍数使得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组合③和④,答案为D。
例2:在高倍镜下测量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的长度时,需要标定目镜测微尺的每格长度并确保物象清晰可见,但不需要将光源亮度调至最高,因此答案为B。
例3:换用低倍镜后,原高倍镜下测得的保卫细胞长度所占的格数会减少,故答案为A。
例4:在探究洋葱表皮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关系时,若观察到图中细胞的状态,则该细胞不适合用于测量,因此答案为B。
例5:更换放大倍数后,所测得的钟形虫长度和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都会发生变化,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