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语文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当前,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探索。这种模式被广泛采用,旨在规范备课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理论指导的不足和教师实际操作中的简化倾向,集体备课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走样”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就语文学科的集体备课模式构建进行如下思考和探讨。
一、对当前语文集体备课模式问题的思考
在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集体备课沦为简单教案的堆砌,缺乏深度和广度。
2. 集体备课变成少数教师的“”,未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3. 集体备课混杂了大量的网上资料,缺乏针对性和整合性。
4. 集体备课追求统一模式,忽视了个体差异和特色。
这些问题的实质在于对“减轻教师负担”的片面追求,以及对教研“亮点”的刻意追求。如果不加以纠正,所谓的集体备课只会流于形式,缺乏实用价值。
二、对语文集体备课模式的探讨
(一)集体备课的基本内涵
集体备课不仅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传统意义,还应当包括集体研讨、个性备课和课后反思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践。从更为科学的角度来看,集体备课的内涵还应包括课堂教学中的个性施教。
(二)语文集体备课模式的构建环节
基于对集体备课基本内涵的理解,我认为语文学科的集体备课应重视以下环节:
1. 分工定位:确立备课组长,全组成员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明确要求,确定教学模式和研讨时间地点。根据教师的能力和个性特长,确定备课内容的中心。
2. 中心发言:中心应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形成科学的备课方案,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安排。
3. 集体研讨:在中心阐述后,备课组各成员进行补充、订正和提高,形成共识。
4. 个性备课:教师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教学个性和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备课。
5. 个性施教:教师展开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实践,做好备注和教学反思。
6. 教学反思:包括个性反思和集体反思,教师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求个人教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对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作出整体评价。
(三)集体备课的多元评价
集体备课的评价应包括集体备课评价、个性备课评价和个性施教评价三部分,评价途径为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包括对集体备课的综合评价、对个性备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评价以及对个性施教的随堂听评和教学竞赛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