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纸的读音-薄雾的读音和意思


我们的身边无处不是自然的痕迹。众多被称作“自然”的东西,常常被某种现实的“形状”所定义和规训。它们或是隐匿在冷硬的教科书里,或是被当作家常摆设在容器之中,亦或是以早餐的形式被匆匆吞下。

在艾米·里奇(Amy Leach)的《世间万物》(Things That Are)中,这些曾失去形貌的事物得以重生。如那随波逐流的鲑鱼,居住在耳朵里的卡布多山羊,对巴西有着强烈执念的林莺,时而如钟表般自律、时而渴求到疯狂的豌豆,被一种特殊的饥饿感所困的熊猫,以及因爱而不断失血又因爱而不断愈合的千穗谷……就像一部充满梦幻的小说集,艾米·里奇以其诗性的想象力赋予了自然新的生命。

书中的事物不仅特别,更令人愉悦。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所描述的事物本身,更因为她描述事物的方式。与将其视为调皮的自然史或诗意的科普著作相比,这本书更是一种真正的自然文学。因为它对自然充满了尊重与理解,对个体生命充满了丰富的感受力,艾米·里奇因此得以窥见世界的诗眼。

一、不做教科书上的鱼

在17世纪,宣布河狸被归类为鱼类。这在动物学意义上或许显得不恰当。但河狸并未因此发脾气,它们选择不屈从于这一新的属性:不追求完美的鱼,不做教科书上的鱼。相反,它们成为稀奇古怪的鱼,做其他鱼从未尝试过的事。比如在水下自行修建宽敞的圆锥形堡垒,生下毛茸茸的宝宝。

二、晕厥山羊与布卡多山羊

晕厥山羊在受到惊吓时会四肢僵硬,如同被定格一般。而布卡多山羊则曾是西班牙山区的常见生物,但因人类的猎捕而数量锐减,最终在2000年宣告灭绝。它们的故事突显了自然世界中生物的脆弱与珍贵。

三、充满渴望的植物们

很久以前,当世界还未形成如今的样子时,植物们开始出现并不断进化。他们渴望阳光、雨水、土壤和伴侣。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渴望使他们不断繁衍、不断适应环境。

四、为虚幻折腰的植物

有些植物会因为光线的吸引而扭曲身体、调整方向。而有些如拟南芥这样的植物则表现得有些奇怪——他们会朝向一个并不存在的方向生长。这些植物在追求某种虚幻的东西时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

五、雾中之爱——黑种草

黑种草常被种在景观花旁边作为点缀。它的花朵蓝色如蝴蝶翅膀上的粉状物却常常被针叶遮挡。这种低调含蓄的花朵对于那些张扬的植物来说是一个绝佳的邻居。他们的相处就像一出无言的戏剧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