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水调歌头-苏轼


自汉魏以来,逾两千年历史长河中,以诗名世者甚众。然被誉为仙才者,唯曹植、李白、苏轼三人。

此乃清代诗人王士祯对古代诗词大家之极高赞誉。论及此三位,苏轼之文学造诣尤为突出。

一、文坛巨擘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逝于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来自四川眉山,祖籍河北栾城。身为北宋中期文坛,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现存诗文3360余篇,经典之作学术价值无可估量,可谓纯正之文坛巨擘。

苏轼之诗,题材广泛,风格豪放,意境清新,独具一格。如:

湖光映照景色美,山色空蒙雨亦奇。

此为苏轼于西湖游玩时所作,描绘了初晴后雨之景致。

再如: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此诗展现了春夜迷人的景色,道出了时间的宝贵与生活的美好。

苏轼之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其经典之作不胜枚举。

今与诸位分享苏轼之经典词作《水调歌头》。此词传唱千年,因其乐观旷达而名句频出。

二、创作背景

苏轼与王安石同为宋神宗朝臣。王安石主张变法,苏轼因才高人胆大,与王安石在上有所不合。因其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加之中秋佳节之际皓月当空的美景触动心弦,遂写下千古名篇《水调歌头》。

三、神来之笔的《水调歌头》

词曰:

明月几时有?举杯遥问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此词上片望月,想象谪仙之潇洒;下片怀人,思弟之情深。句句皆是名句,如: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南宋文学家胡仔评价此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其重要地位。

四、千古名句及其解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道出了对明月的无尽向往与思考。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月的变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结语

苏轼之《水调歌头》历经千年仍被人们传唱与推崇。此词既有理趣又有趣味且极具浪漫色彩使人心旷神怡、乐观豁达。全词意境宏阔豪放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苏轼传+李白传+王安石传 ¥59.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