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不足则多虑-智不足者多疑,识不足者多虑


对于这个话题,我的一些想法是如此而来。

姥姥、母亲以及我本人,我们都承载着一种性格的传承,即急躁。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时,遗憾地发现已经无法追溯到姥姥身上所带有的这种基因历经了多少代人。祖孙三代的我们,都深受其害。

因为天性急躁,沟通时常会演变成一场冲突。往往在情绪激荡的三言两语后,沟通便以失败告终,甚至因此而气出病来。在与家人的日常交流中,每超过三句话就容易产生争执,这仿佛成了我们之间的沟通模式。正如母亲情绪的稳定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一样,我们家庭却如同一艘在暴风雨中航行的船只,惊涛骇浪中摇摇欲坠,仿佛置身于《海盗》的场景之中。

由于母亲的急躁性格,每当她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家时,我总是会提前陷入紧张和高压的情绪中,头顶仿佛乌云密布。我对此的抗议换来的往往是道德的:“我是,你紧张什么?”在这种不放松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焦虑不安、心慌意乱。他们总是首先想到最坏的结果,使自己倍感压抑。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表现,并导致错误的决策。而母亲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她自己也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每当我给她带来一点“问题”,她便会重现当年的紧张、抓狂和烦躁。当我也有了孩子后,我发现自己难以与母亲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多年来的相处,我始终处在爱恨交织的情感之中,这种情感让我难以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越是亲近的人,受到这种情绪的伤害就越深,我开始反思这一切。

我们祖孙三代人都难以体验到平和带来的幸福感受。这种负面影响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说,急躁的人似乎缺乏“福气”。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有幸见到了许多优秀的人。她们总是那么优雅从容、待人接物细心周到。在与她们的交往中,我意识到自己与她们的差距不仅在于底气,更在于修养。我开始观察她们是如何做到如此平和的。表面上看是分寸感和仪态的问题,但内在需要的是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善良、换位思考的能力、宠辱不惊的定力以及宽容大度的胸怀。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优秀的人总是少数。通过阅历和不断的学习,我们可以逐渐接近这些优秀的品质。即使普通人没有经历过商场的风云变幻或升职的种种考验,我们也可以通过读书和行路来安抚情绪。智慧可以从书中获得,“书中自有黄金屋”。正如古语所说,“知不足者多虑,能不足者多学”。如果我们不去见识世界、不读书学习,我们又怎能解开疑惑、释怀情感呢?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意识到了这种“家族遗传”,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迈出了打破这一“魔咒”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修身自持、帮助他人也走向正道。

回想起姥姥和母亲生活的年代,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这是时代的局限。如今我们身处信息大的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社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为了和谐的家庭还是和谐的社会、无论是社会的需要还是个人的追求,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