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折桂的意思-蟾宫折桂的典故
文物中的成语:蟾宫折桂
成语,作为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深受大众喜爱。那么,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故事和智慧呢?
“完璧归赵”中的“璧”究竟为何物?“参差不齐”里的“参差”又为何与乐器相关联?为何一句话的分量能重如“一言九鼎”?
为了进一步探寻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特别推出“文物中的成语”系列栏目。这一系列将精选20个与临沂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紧密相连的成语故事,引领大家走进神秘的文物世界,领略临沂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释义:蟾宫折桂的字面意义即攀折月宫中的桂花。在科举时代,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考生应考得中;引申而言,它也代表着获得巨大的成就或极高的荣誉,常常用来形容金榜题名。
造句示例:经过多年的勤奋学习,他终于蟾宫折桂,成功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出处溯源:据《晋书·郤诜传》记载,晋武帝曾询问郤诜对自己的评价,郤诜答道:“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这段对话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蟾宫折桂”的典故。
在临沂市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女娲画像石线描图的局部展示。在这幅画中,女娲腹部的月轮内刻有一只蟾蜍和玉兔的图案。这幅画作来源于吴白庄汉画像石墓的出土文物。
月亮与蟾蜍的神秘联系:
在古代文化中,蟾蜍被视为月亮的象征。人们观察月亮时,有时能看到其表面隐约的阴暗部分呈现出蟾蜍的形状。这种观察让蟾蜍与月亮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屈原在《天问》中就曾提到月亮与蟾蜍的关系,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蟾蜍与考试的关系:
古代民间中,人们相信月宫中有蟾蜍的存在。“蟾宫折桂”这一成语在科举时代被用来比喻考生应考得中。这背后有一个历史典故:在晋代,郤诜被推荐并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他以月宫桂枝自喻。而因为桂花与科举考试有着密切的联系,“蟾宫折桂”便成为金榜题名的代名词。
临沂市博物馆还藏有一件白陶蟾蜍文物,该文物造型夸张、极富艺术魅力。它不仅见证了古代人们对蟾蜍的珍视和崇拜,也成为了我们解读“蟾宫折桂”这一成语的重要线索。
在古代,“乡试”这一重要的考试活动恰逢桂花盛开的时节。这种考试时节与桂花的盛开相契合的情境使得“蟾宫折桂”这一成语更加生动地被用来形容科举考试的成功。
通过这一系列栏目,我们希望带领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