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讨好型的人内心缺什么


近期,热播剧集《听见她说》以“你是否具有讨好型人格?”的话题在微博上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该剧由赵薇执导,深刻地揭示了那些隐藏在公众视野之外的女性的生活境遇。在剧集收官之时,“讨好型人格”一词在社会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和反思。

剧中列出了几个讨好型人格的典型表现,您可以对照看看自己是否中招。

1. 总是第一个道歉的人。

2. 迎合他人的需求。

3. 一再妥协。

4. 不知道如何拒绝他人。

5. 害怕请求帮助。

6. 默默承受指责。

7. 害怕表达自己的想法。

7. 害怕面对负面的评论。

网友们的评论几乎无一幸免地触及了这些点,诸如“在乎”、“折磨”、“委屈”、“累”、“害怕”等词汇成为了评论区的高频词汇。

比如有人表示:“每一个点都像是扎进心里的刺,我全都中招了。”还有人说:“我会反复翻看聊天记录,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导致对方久久没有回应。”也有人坦言:“我真的很不喜欢冲突,一旦嗅到一丝冲突的气息,我就会想逃避。”更有甚者表示:“我甚至为了讨好别人而厚着脸皮去求人,只为了能一起吃饭看电影。”

在英文中,这种“讨好型人格”常常被称为people-pleaser。根据《心理学今日》的解释,“讨好者”的问题往往源于对自我价值的误解。许多人急于讨好他人正是因为他们希望借此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和喜爱。

另外一些讨好型人格的人之所以如此,则是因为他们曾经遭受过不好的对待。在某个时刻,他们认为只有讨好那些对待他们不好的人,才能获得更好的对待。久而久之,对于他们来说,迎合他人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与people-pleaser外形相似的crowd-pleaser并非表示“讨好者”,而是指“受到广泛喜爱或欢迎的人或事物”。

过度关注自己是否被人讨厌、是否受欢迎、是否有朋友等,与misfit(与别人合不来的人;无法融入的人)的状况有相似之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学会介绍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探讨了这类人群的性格特点。

近期的一项涵盖200多万人的研究显示,不同人的确存在融入的愿望差异。一些自信、开放且富有创造力的人并不太在意自己是否能融入。而相比之下,那些友好、和善且易相处的人则更希望融入大家。但是研究也发现,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为迎合他人而痛苦。实际上,对于某些人来说,不刻意讨好反而更能自在生活。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是“讨好型”,那么在下一次想要讨好他人时,请静心自问:“我爱他/她胜过爱自己吗?”这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若你发现周围有“讨好型”的人,那么请给予他们更多的善意与关爱。正如两位研究人员所说:“下次当你遇到一个友善却不太自信的人,他们似乎不合群时,请记住他们可能正因此感到非常不适。为了让这样的人感觉更好些,你可以尝试与他们交谈并寻找共同话题。”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感到更自在,也能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注解:

censure:严厉的批评;斥责;谴责。

mistreat:(残酷地、不友好地、不公正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