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什么其什么-言之什么什么
关于人才与道德的讨论
11.1 孔子曾言:“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此言意在强调人才的培养与道德修养并重,而非单纯以或地位论人才。
【注释】
- 先进:指先学习礼乐后的人。
- 后进:指先后学习礼乐的人。
- 野人:此处指普通百姓或未经尊位的人。
- 君子:尊贵的、有地位的人。
【译文】
孔子表示:“先学习礼乐再担任的是普通百姓之才,而先担任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子弟。若要我选择,我倾向于选用那些先学习礼乐的人。”这体现了孔子对于人才培育与道德修养的重视。
【学而思】
儒家思想强调先修身齐家,后平天下。孔子此言,实为强调修身的重要性,即“吾从先进”不仅是选择人才的标准,更是培养人才的方针。
【知识扩展】
历史上的孝文帝等帝王在选拔时,也曾深入探讨了门第与才能、德行之间的关系。孝文帝等人虽有所觉悟,但受时代局限,难以完全摆脱门第观念的影响。历史上不乏才德兼备的君子被选用,也有小人因门第关系得势的例子。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强调德才兼备的重要性。
【综合思考】
在当今社会,选拔人才更应注重德才兼备。才为辅助资本,德为中心统帅。单纯的才干或单纯的道德都是不够的。在选用人才时,应当审慎辨别,不能被才干所蒙蔽而忽视其道德品质。对于个人而言,修身养德更是终身的课题。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家为国贡献力量。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