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算盘-谁发明了显微镜


算盘,昔日曾被计算器所替代的工具;小童,一个天真无邪的稚嫩孩童。我未曾料到,代表着过时与孩童趣味的他们,竟会给我这个在IT领域摸爬滚打的“老兵”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人生课程!

1. 规则与定律,是为打破而存在的

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从小班就开始教授珠算,连三岁多的她都开始摆弄算珠了。园长更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兴趣,开设了珠算兴趣班。我原以为幼儿园的课业过重,因此并未给女儿报名。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女儿竟执意要上珠算班,甚至愿意用舞蹈课来交换。难道小朋友不都喜欢玩乐吗?难道人类的本性不是偏爱逃避费脑的挑战吗?而小女孩不是更应该钟爱轻松的蹦跳而非专注的算珠摆弄吗?

但女儿的行为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令我深感自己先前的观念不过是自以为是。我曾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无法承受算盘的脑力负荷,无法长时间安静地坐着,更以为他们更偏爱热闹的玩耍方式。

我逐渐明白,自己只是用过去的认知去揣测未知,用普遍规律去定义个体,用旧有的经验和规则去限制未来。

正如世界乒乓球冠军,面对外界对她身材矮小的质疑与否定,她并未退缩。她知道先天条件不利不代表不能成功,反而激发她更加努力、更加迅速地反应与学习。最终她成功登顶,证明了规则与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我们不应被过去的经验束缚,更不应让别人的看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即使可能性再小,只要努力去尝试,就有可能实现。

2. 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自从女儿对算盘产生浓厚兴趣后,她经常要求我出题来给她练习。当我看着她灵活地拨动算珠时,我也忍不住尝试出题来玩。

当我在算盘上准备展示我的“大显神威”时,却发现自己被一个小小的算盘给难住了。面对下排不足的珠子,我尴尬又慌乱。

此时的我深感,有时候我们的强大反而会成为前进的阻碍。就如同我因心算能力而忽略了算盘的实际使用方法一样。这让我明白,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优势,才能真正学会新的东西。

就如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一般,他忘却所有技巧时方能学成。许多时候,我们过于追求技巧与速度,反而忽略了基础与实质。

在我们追求进步的也要学会适时地后退、放下与清空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接纳新事物、学习新技能。

3. 循环分解,化繁为简

记得有一次观察女儿计算三位数加法时,我原以为对她来说这太过复杂。然而她却以拆解法轻松应对,将一道看似复杂的题目化简为简单的运算。

这让我联想到职场中的大牛们,他们面对复杂任务时总能游刃有余地将其分解为小问题逐一解决。这其实是一种智慧,一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

同样地,在工业设计中也有类似的智慧:将简单的部件组合起来就能创造出复杂的物体。这告诉我们,即使是再复杂的问题,只要我们善于拆解与组合,都能找到解决之道。

我们无需为伟大与平凡之间的距离感到迷茫。只要我们从简单开始,不断循环精进、拆解与组合,终有一天我们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