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加斗念什么-石斛怎么读


在古代的社交场合中,酒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觥筹交错间,古人的风雅尽显其中。

那时的酒桌上,飞花令与曲水流觞成为了人们娱乐与交流的桥梁。

不少文人墨客,以此为题,留下了众多名句。例如苏东坡曾写下:“觚觥交错杯杯尽,门石狮兽吐流芳。”

李白也曾以酒为引,留下诗篇:“美酒樽中千斛存,随波去自成春。” 尤其在唐代,以酒为题材的诗作如星河璀璨。

这些诗篇中,常常出现“角”字旁的“觞觥觚斛”这四个字。这四个字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故事和含义呢?

一、觞(shāng)

这是一种形如椭圆的酒器,底浅而平,两边有如鸟耳的把手。古人常以此为道具举行流觞曲水的游戏。

其把手向两侧展开,犹如鸟儿展翅飞翔,因此又被称作“羽觞”或“耳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就有关于这种游戏的描绘。

二、觥(gōng)

觥是一种青铜制成的酒器,其形状多样。有的腹部椭圆,上有提梁和圈足;有的则整体呈兽形,如牛、羊、虎等,并附有小勺。

觥常被用于盛酒和分酒,其复杂的造型也体现了它的尊贵地位。

三、觚(gū)

觚同样是一种青铜制成的酒器,形状高挑而细长,开口较大,类似喇叭状。

据说它可以盛放两到三升的酒液,作用与觥相似。

四、斛(hú)

斛在古代是一种容器及计量单位。

作为容器时,起初十斗为一斛,后来调整为五斗。作为容量单位时它却常见于古籍记载之中。

作为瓢类工具使用时,常用于舀水或取谷物等。其材质多样,包括兽角、木材或葫芦等。

“铁皮石斛”这一草名也常被提及。

了解这四种酒器,下次参观博物馆时便可以轻松对号入座了。

如今,“觞觥觚斛”这四个字仍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在饮酒时,别将“百觚”误写为“百斛”,在描述宴请场合时,“觥筹交错”也不应混淆为“觞筹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