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笔怎么玩-菜鸟级入门转笔三指
行草书法的笔触,常常融入环转之韵,若信手挥毫而不加以微妙之转换,笔锋便可能显露扁薄之态,因此暗中换转笔心之势在所难免。
以下引自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之文阐述:“言书法行草,尤以环形转折笔意为要。倘若无意识地随意书写,不施转卸之法,则笔锋易成扁薄之形。”
为避免上述问题,书写时需在暗中调整笔心与纸的接触位置,以达成理想的笔画形态。包世臣此言,仿佛巧妙地揭示了书法的小秘密。
这其实是一种巧妙的书写技巧,虽然能助人写好笔画,但已偏离了书法的真谛,更似描绘字形的工艺方法。
原因在于清朝时期的书法者未深谙古时书法的运笔之道,又希望摹仿古人的字体风格,从而导致这种错误的叠加。他们习惯于五指竖执笔的书写方式,认为此为理所当然。
当他们以毛笔垂直于纸面的方式临摹古帖时,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笔画粗细的变换需反复提按。这是由于古时的运笔方法是三指斜执笔,毛笔与纸面之间存在一个倾斜角度,自然书写时能产生笔画粗细的自然变化。
清朝人对此道理并不理解。于是,他们便想出了一种“歪招”,即让笔锋在纸面上悄悄弯曲,保持毛笔垂直但笔锋弯曲,以模仿古人的笔画。
如今,仍有人采用这种看似偷偷的方法来模仿古人竖钩等笔画,并美其名曰“跪笔弹锋”,这无疑是将书法艺术庸俗化的表现。
也有书法爱好者不拘泥于这种小技巧。他们若遇到难写的笔画,便大方地斜写或倒写,反而更显古意。但这种写法有时也会被诟病为姿势不雅观。
现今许多人对字的优劣尚无明确认知,但对执笔方式却有着严苛的要求。他们认为不用五指竖执笔写毛笔字的人都不懂书法。
不理解古法用笔的原理而追求模仿效果,便会产生各种所谓的“书法技巧”。这些技巧多为应对字形而设,不仅造作繁琐,而且对提高书法水平无益。
本期特别集结了《钟王书法》中的真书千字文二十四字,为大家展示书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