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朗台拜访严监生-严监生和严贡生的异同


严监生在生命垂危之际,他紧着两根手指头,始终不肯合眼。家人与众多亲朋围着他纷纷猜测,各种可能的原因都被提及,但他仍旧未予任何回应。

正室赵氏跨过人群,主动走向前。她坚定地说道:“我能明白你的忧虑。你是在为这盏灯盏中点燃的两根灯草,忧虑费油而不肯闭眼。”言毕,她果断地挑掉了一根灯芯。当众人再次看向严监生时,他微微点头,缓缓地放下了手,随后便安静地离世了。

对于严监生的印象,很多人因此而固化为了一个抠门至极的形象,惊讶于他因多一根灯芯的燃烧而不瞑目!但是否注意到他的另一面?读完整本《儒林外史》,相信你将会对他的看法有所转变。

在书中描绘的严监生形象,并非完全是一幅悭吝相。他的财富巨大,并且胆小且善。然而他的哥哥严贡生,却是个无赖之徒,为了逃避官司,一走了之。这时,的差人便找到了严监生的家。他热情招待差人,又为被告上下打点,最终用十几两银子平息了这场官司。虽然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已可见严监生并非是个冷酷吝啬的人。

在妻子病重时,严监生更是尽显关怀之心。他每日请来四五位医生诊治,使用的都是人参、附子等名贵材。为了妻子的安葬事宜,更是慷慨花费了四五千两银子。对两位舅爷(妻子的兄长)也是恭敬有加,备足了丰厚的礼物与赠品。

当除夕到来时,严监生准备了一席家宴与赵氏对坐而食。席间谈到过去的往事时,他眼中的泪水与情感如泉水般涌出。这并非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所能为之。他在生活中不仅懂得感恩与慷慨,也体现出对家人的深厚情感。

其实,严监生并非单纯的吝啬鬼或慷慨人。他身上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既对金钱有着极度的珍视和节省(如对自己的吝啬),又在对待他人时展现出慷慨大方的一面(如对舅爷的赠品)。这样的性格共生在他身上并不矛盾。在的历史中,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其实非常普遍。在我们的父辈乃至我们自己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着类似的影子。

在古老的岁月里,历经了无数次的兵荒马乱和饥馑,对“饥饿”的恐惧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我们的长辈们对待亲朋好友时往往十分关心照顾;而对待自己则非常节俭甚至是“自虐”般地节省。这其实是“穷怕了”的真实写照和遗传印记的体现。

古谚云:“常将有日思无日”。严监生正是这种性格的典型代表之一:他通过精打细算和对自己吝啬的方式积攒了大量财富;然而在面对他人时却能慷慨解囊、乐于助人;即使在自己病重时也舍不得用银子买人参来治疗自己;虽然显得有些迂腐但正是生活中众多人的真实写照。

《儒林外史》中塑造的严监生形象正是带有性格特征的一个缩影;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他而不是简单地鄙夷或不屑一顾。《儒林外史》不仅是一部讽刺小说更是一部揭示社会现象、展现人性多面的伟大作品值得我们去深入阅读和品味。鲁迅先生曾评价此书“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正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的伟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