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散就散谁唱的-说散就散原创叫什么


本季《好声音》已持续播出,对李荣浩导师的批评声不断。有人质疑其选歌风格,如“咸鱼模式”、“不公平”等,尤其针对他给学员挑选的网络歌曲。从另一角度看,李荣浩所选的歌曲虽被形容为“小家碧玉的芭乐”,至少不缺乏竞技性,且他仍会亲自为学员进行改编,这也算是一种努力。

对于李克勤导师,质疑之声更为强烈。其选歌如《说散就散》、《星辰大海》、《海阔天空》等,常让人觉得是复古路线或是老歌重现。观众疑惑地发现下一期小曾被安排演唱《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对此更加不满。李克勤自己的歌曲也不乏佳作,却屡次选择翻唱他人作品,实在令人费解。

在16年的《我是歌手》期间,李克勤的选歌风格相对保守,曲风单一,表现方式老套。尽管他的演唱实力毋庸置疑,但名次大多在中游徘徊,仅有两场获得第一,也曾因选曲不当而险些被淘汰。这种选歌风格与其早年的表现如出一辙。

像《说散就散》、《星辰大海》、《海阔天空》这样的歌曲,原版已珠玉在前,学员在演绎时需要打破原有风格才能有所突破。但李克勤及他的团队并不擅长改编,加之学员的训练时间有限,因此这些歌曲的表现并不理想。

尽管如此,李克勤在某些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他似乎对出场顺序有着深入的研究,对对手的战术选择也有所掌握。例如他成功预测并应对了汪峰的出人策略。

关于选曲的问题,不论是《说散就散》还是其他作品,原版的流行度和情感深度使得翻唱面临极大挑战。对于观众来说,这些歌曲已经根深蒂固地印在心中,所以当学员尝试演绎时,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难以获得显著的成效。这也正是选秀舞台上选曲大忌的原因之一。

以《星辰大海》为例,这是一首情感深沉、技巧要求极高的作品。其主题深刻且观众熟悉度极高,因此对演唱者的要求也极高。当这歌被安排给余空时,其男声女嗓的特点与歌曲并不完全契合,导致表现不尽如人意。

在竞技舞台上迎合观众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忌讳的就是选择经典老歌。某些节目组似乎对此情有独钟。他们可能认为观众会因为熟悉的歌曲而给予更高的票数。但事实上,往往适得其反,观众可能认为表演者难以超越原版而给予较低的评价。

回到盲选阶段,某些学员的选择与他们的艺术形象存在较大差异。如某位学员在盲选时选择了《曼珠沙华》,但在后续的演出中却演唱了《海阔天空》这样的港式经典歌曲。这种与自身特点不符的选歌策略往往会导致表演上的短板无遗。

关于节目组临时换歌的问题已经不是秘密了。有时候学员甚至在临场前才得知要演唱的歌曲内容,这无疑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和风险。再加上节目组没有为演唱者提供提词器等辅助工具,因此常常出现忘词等失误。

过去人们认为李荣浩在选歌上过于离奇,但现在看来这可能是节目组的问题而非李荣浩个人所为。因为同样的问题在李克勤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今年的节目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其背后的问题可能是节目组的选歌导向出现了严重问题。同时救场导师也未能准备好充分的团队资源来辅导学员,学员的演唱内容完全交由节目组决定。

关于导师的作用问题也值得探讨。有些导师真的只是坐在那里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吗?而节目的真正主导权是否更多地掌握在节目组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节目组可能需要考虑赞助商的需求和宣传效果来分配选歌任务给选手们。而导师虽然有一定的决策权但也可以选择保持观望态度并在最后给出一些建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