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蒿怎么读-萎蒿薹子怎么读


春天,草木欣荣,万物苏醒,这自然界的奇妙律动仿佛唤醒了大地的生机。

菜市之中,商贩叫卖着各式蔬菜。一簇香椿苗在角落里悄然摆上,而田埂上的马兰头和荠菜更是引人注目,让人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故乡的味道。

我特别钟爱炒蒌蒿薹子,那不仅仅是清香扑鼻,更在于它的脆爽口感,嚼之有声。蒌蒿,生于水边的野草,虽与一般蒿草有所不同,但其独特的水草气息却让人难以忘怀。苏东坡曾以蒌蒿与芦芽并举,证明它是水边的植物,正如我家乡所说的“蒌蒿薹子”。

枸杞、荠菜等野菜,我在外地偶尔品尝到,但那蒌蒿薹子的味道,自从十九岁离乡后便再未尝过,每每念及,总感怀旧。尽管去年家乡的亲人带了一些塑料袋装载的蒌蒿薹子来,却因途中耽搁而变质。尽管如此,那种故园情深依然难以割舍。

汪曾祺笔下的故乡野菜,每一口都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故乡的眷恋。而笔下的挖荠菜,则是一种与大自然亲近的享受。每当春天来临,带上孩子们去郊外挖荠菜,不仅是让孩子们体验生活的乐趣,更是让我回味起那份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

春日里的饼食文化更是独具魅力。各家都有各自的习惯和口味,荤素搭配的春饼更是深受人们喜爱。梁实秋先生笔下的薄饼和春盘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于春天食物的重视与热情。那从风和日丽的日子到街头巷尾的热闹景象,每一样春日的食物都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

在春天的味蕾狂欢中,不仅有薄饼和春盘,“啃春”更是别具一格的习俗。在这个时节里,“啃春”仿佛是一种与冬日的告别仪式,仿佛不狠狠地啃食那萝卜一番,春天的气息便不会彻底涌出。这种特有的体验过后,嘴里便会荡漾着春天的气息。

随着季节的更迭,清明过后便是端午节的到来。迟子建笔下的粽子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家的温暖和传统习俗的延续。而叶圣陶笔下的莼菜更是唤起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无论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还是那些难觅踪迹的极致美味,都是人们对春天最敏锐的感知和最热切的期盼。它们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