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什么-诸葛瞻给诸葛亮的回信200字
我手有的视频原始截图
在电视台2016年11月12日1套《我有传》节目中,亮相的浙江诸葛村的诸葛议先生所展示的传——《诸葛氏宗谱》中,附有一本名为《兰西 诸葛简史》的小册子。这其中,藏有一封诸葛亮在五丈原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信件《武侯公五丈原八月朔日寄子「瞻」书》。因电视画面转瞬即逝,许多观众可能未察觉,然而我有幸暂停观瞧,得以阅读全篇。
我将信件前半段关于他生平的描述,特别是关于躬耕隐居以及刘备三顾的内容抄录下来,并附上截图,发至微头条。信中不仅提到了隆中、卧龙冈,还有襄阳南阳等地名,此举竟引发了襄阳南阳两地关于躬耕地的热烈讨论。
次日,南阳的一位知名躬耕地研究者依据我提供信件内容,对前半段进行了深入分析,将“隆中”理解为“南阳隆中卧龙岗”。
对于此,我以微头条形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尽量保持温和,避免使用“驳斥”一词),并在末尾对《寄子书》的真伪进行了辨析,认为此信有可能。这位先生及襄阳网友为我冠以了某些称号。
关于《寄子书》的疑点,主要集中在其后半段。我与@南阳方正之声先生在《《寄子书》系假托诸葛亮伪作》一文中的观点与某位“南襄之外网友”存在分歧。对于这位网友的观点,我有部分认同。
网友对《寄子书》真伪的分析
其中,其第1、我表示赞同,第2、4点我部分认同。但我认为该网友可能未深入阅读信件的后半段,未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
信件后半段的疑点解析
我的观点如下:
1. 这封信写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是诸葛亮临终前所写,其子诸葛瞻当时年仅八岁。《诸葛亮集》记载: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征武功时曾与兄长诸葛瑾通信提及:“瞻今已八岁”。然而信中提到“受先帝之恩,赐为驸马”,这与《三国志》记载的诸葛瞻十七岁时才成为驸马的时间不符。且关于赐婚一事,《三国志》中的先主传、后主传及诸葛亮传均未提及,这让人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
2. 信中写道:“不能代我,锦衣玉食,娇养宫中。”诸葛瞻年仅八岁,如何能代父亲?又怎会养在“宫中”?若刘禅真的将诸葛瞻养在宫中,那么他与诸葛瞻应是平辈关系。而诸葛瞻“尚公主”若是刘备的女儿,按规矩大婚前是不应在宫中逗留的。
3. “我想命你再次前往襄阳……”然而此时襄阳已为魏国领土,战时让儿子前往敌国作为人质显然不合情理。更何况诸葛瞻仅是一个八岁小儿,此举目的何在?
4. 信件前半段提到“翘首企望襄阳,再欲与兄弟相聚首而不得。”但此时襄阳已无诸葛亮的亲人,一同躬耕的诸葛均也已在西川,两个姐姐则在魏国伴夫。“聚首”之说难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