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辞是什么意思-黄鹤楼西辞是什么意思


自古诗人著述,琢磨字句乃为常情。尤以唐代贾岛之事为证,某夜天降星斗,他灵光乍现,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然初时,贾岛欲以“推”字代“敲”,踌躇之间,竟不知何者更佳。

于是贾岛反复比划“推”与“敲”之动作,竟至长安城中,不慎触碰了京官韩愈之轿。幸韩愈未责其无礼,反为其治学之精神所动,二人遂成知己。自此,“推敲”一词流传至今,喻示着治学之严谨与认真。

然在古之诗人中,有一人特立独行,此人便是诗仙李白。杜甫曾言:“李白斗酒诗百篇”,描绘出李白作诗之自由与豪放,其词不达意之举,实乃心之所至,杯酒之间即可成就千古佳作。

相较贾岛等诗人之推敲琢磨,李白似乎对炼字并不那么讲究。然而其诗篇却皆为经典,或许这正是天赋之体现。

今来赏读李白之送别诗,想必大家对其甚为熟悉,即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首联“西辞”二字引起诸多猜测,友人究竟往何方而去?

一、“西辞”的深意

此问题曾于诗词中引起热议,近四十人答错。此诗为李白送别孟浩然之作,早已收入小学必背古诗词中,为何仍有误解?关键在于未深入理解诗句之内涵。

“西辞”一词中,“西”为名词作状语,表示方向向西;“辞”意为辞别、离开。合而言之,“西辞”即为向西辞别。然到底是西去还是东去?此与古诗之背景紧密相关。

公元730年,孟浩然赴扬州,即今江苏之地。李白得知后特来送行,见黄鹤楼有感而发此诗。从地理上看,黄鹤楼位于武昌,而孟浩然所去之扬州在武昌东面。故“西辞”实指由西向东行进,即“东行”。

明了“西辞”之意后,有人问:何以不用“东去”而用“西辞”?因“西辞”确易引起误解。若不明黄鹤楼与扬州之位置,则难以确定行进方向。

这正是李白作诗之妙处。他非常注重意境之营造。黄鹤楼为诗人墨客之地,众多名篇佳作诞生于此。如崔颢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流传千古。

二、黄鹤楼之典故

黄鹤楼并非无源之水。昔日三国时期之名士费祎常在武昌之酒楼饮酒取乐。他赊账饮酒之习惯使得酒楼老板不仅未他,还让其畅饮无阻。

数年后,费祎为还酒钱画黄鹤于壁间。自此每当有人于此饮酒高歌时黄鹤便会起舞应和酒楼因而名声大振迅速致富。

一日费祎归来酒楼老板盛情款待他而费祎并未言谢。忽有黄鹤乘云而来费祎便骑鹤西去。为了纪念费祎老板改酒楼为黄鹤楼。

在佛教文化中西方常具特殊含义唐玄奘亦曾赴西方取经。李白用“西辞”实有深意他极敬仰孟浩然且黄鹤楼因典故而显得尤为神秘。故以此赋诗使孟浩然此行如仙人般神秘、洒脱且富有诗意。

三、李白与孟浩然之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