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杯水时间表-喝水8个黄金时间及量表


有些人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急”的情况,比如一喝水就想要小便,或是睡前频繁地跑厕所,甚至有时会感到难以控制的“憋不住”的感觉。

从医学角度来看,这种情况被称为“过度活动症”(OAB),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尴尬。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过度活动症呢?健康排尿的标准又是什么呢?《生命》特此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帮助读者解决这一尴尬的健康问题。

受访专家介绍

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医师廖利民,以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医师吴芃,他们将为我们详细解读过度活动症的相关知识。

过度活动症是一组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包括尿急、尿频、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据统计,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十个人就有一个可能患有此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会逐渐升高。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大脑可以控制的收缩,但过度活动症患者的较为敏感,容易出现“失控”的情况。

经过研究,以下几类人群容易患上过度活动症:曾有过不良憋尿行为的人、喜欢饮用咖啡及茶等刺激性饮料的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以及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男性。

为了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OABSS量表应运而生。通过回答量表中关于排尿情况的四个问题,并进行评分,人们可以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过度活动症。

如果问题3(尿急)得分≥2分,且总分在3分以上,即可初步诊断为该病。根据得分不同,病情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一旦发现自己的评分属于中度以上,建议尽早就医。

虽然“憋不住尿”听起来像是小事,但它实际上对生活质量有着不小的影响。有些人因为担心尿失禁而不敢多喝水,甚至不敢外出,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泌尿系统炎症或其他更严重的问题。

对于症状较轻的过度活动症患者,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自我调理方法来改善症状。比如多喝水但不一次性摄入过多;选择合适的时间段饮水;以及在白天摄入更多的水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改善症状有所帮助。例如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取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等。

还有憋尿训练和盆底肌训练等自我锻炼方法。不过在实施这些方法之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意见。

如果症状较为严重且反复发作,可能需要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过度活动症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排尿习惯和变化。健康的排尿有四个标准:排尿间隔、排尿次数、排尿量和颜色。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自己的排尿是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