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啥意思
李商隐,这位天才诗人,可谓千年难遇的诗坛瑰宝。他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被誉为“小李杜”,再加之李白、李贺,三者又合称为“三李”。他同样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他的诗作,情感细腻入微,尤其是那些深情款款的爱情诗。生活中的李商隐,同样情感丰富,正是这丰富的情感经历,使得他的诗歌散发着浓郁的爱意。
读李商隐的作品,常常让人沉醉其中,感受那份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尤其是那些缠绵悱恻的句子,只要是有过爱情经历的人,定会被其深深打动。李商隐的诗作并非轻易能够解读。他喜欢在诗中运用典故,偶尔还会使用生僻字,这为后人的解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以《夜雨寄北》为例,这首诗的解读便一直饱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描写的是爱情,写给他的妻子,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然而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首友情诗,并非专为妻子而作。这种不同的理解与解读,也使得这首诗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声音和解读。
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两句仿佛是诗人对远方的某人回答:你问我何时归来,我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此时的我身处巴山,正逢夜雨涨满了秋日的池塘。
紧接着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情感。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共剪烛花,谈心?那时我将把这巴山之夜的雨讲述给你听。在这雨夜中,我无比地思念你。
要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诗作,需要从他的生平开始。李商隐生于河南荥阳的官宦世家,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他的父亲为了培养他,曾送他到玉阳山学道。而后他独自前往长安,结识了宰相令狐楚,深得对方赏识。这些经历都为他在大唐文坛上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商隐与令狐楚的关系亦师亦友,本可飞黄腾达。然而他的人生选择却与众不同,他结识了王元茂并娶其女儿为妻,这也导致了他与令狐楚的反目。晚唐时期的派之争使得李商隐陷入了困境。他因娶王氏而被归入李,然而并未被接纳,这使得他在牛和李之间左右为难。
《夜雨寄北》这首诗写于他在四川担任幕僚的时期。当时的李商隐身处异乡,内心孤苦无依。虽然他的妻子王氏已逝世,但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仍倾向于爱情诗,认为它是写给他的妻子。然而现在有的专家认为开篇的“君问归期未有期”中的“君”字可能是写给友人的,因此判断它为友情诗。无论如何,这首诗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感。
李商隐的诗作含义深远,耐人寻味。对于《夜雨寄北》的理解,虽然存在争议,但我们仍可以从中感受到李商隐对亲人的深深思念。我更倾向于认为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写给最亲密的人。这只是我的看法,欢迎你与我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