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沙漠化-草原沙漠化和草原荒漠化
在三月中旬,北京被一场严重的沙尘污染笼罩,天空呈现出橘,这一景象在各大社交媒体和新闻平台上被频繁"刷屏"。
在的北方大部分地区,甚至远至韩国的仁川市、江原道等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沙尘侵袭。这场沙尘暴几乎席卷了整个东北亚地区,其源头可追溯至的邻国——蒙古国。
据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的官方消息,3月16日中午,在这场波及该国十余个省份的沙尘暴中失踪的所有牧民均已找到,但不幸的是其中10人。沙尘暴的频繁出现和其巨大威力与蒙古国脆弱的生态环境有着直接联系,尤其是近年来该国土地荒漠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联合国减灾办公室的报告指出,蒙古国是世界上最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之一,其75%的土地主要由半干旱的草地组成,这为自然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国的沙漠化和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实际上,全球面临荒漠化困境的远不止蒙古一个。据联合国资料显示,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荒漠化区域主要位于亚洲、非洲、南美洲等气候干旱的发展中,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且荒漠化的蔓延速度仍在加快。
沙尘扩张及土地荒漠化是人类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业活动的不合理、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当利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等都加剧了风沙的肆虐和绿洲的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也加剧了蒙古国的沙漠化问题。
近80年来,蒙古国的气候变暖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其森林覆盖率也大幅减少。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场退化和沙漠进驻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联合国发展署的数据,蒙古国的牲畜数量已经超出其牧场总承载能力。
人为因素如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也加剧了草原沙漠化的进程。专家警告说,如果防治荒漠化的工作没有足够的力度,那么除了少数地区外,蒙古国的其他地区都将面临严重的荒漠化威胁。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全球生态安全、消除贫穷、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全球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地因干旱和荒漠化而失去利用价值。面对这样的困境,防治荒漠化的机制建设变得至关重要。
为应对这一问题,联合国在第49届联大上通过了决议,并决定从1995年起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也于1996年正式生效。
多年来,各国都在努力探索有效的防沙治沙方法。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在北方地区进行了持续的荒漠化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治沙的经验和方案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借鉴。
还积极与非洲分享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并参与非洲“绿色长城”的建设以应对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