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敛是什么意思-收敛的解释


洛书为脏象方位学及脏气升降提供了基础。依据五行及阴阳理论,水居下而为至阴,火居上而为至阳。而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为火,北为水。而中土则为脾胃之所居。这样便形成了脏气升降图:心火下济,肾水上济,肝木左升,肺金右降。这其中,“左肝右肺”的表述,其实并不单纯指空间位置,而是指肝肺在内所扮演的阴阳、气血升降之角色。

形而上与形而下在中医理论中有所区分。形而上者重在描述事物本质的“象”,如“左肝右肺”所揭示的气机升降;而形而下者则更注重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如脏腑的具置。要全面理解中医理论,需兼顾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双重角度。

文化中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的观念,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也映内部。肝属木主生发,肺属金主肃降。这便是古人虽知脏腑具置,但更强调其功能性配属及气息运动的原因。肝虽在右而气向左升,肺虽在上而气向右降。这种对气息运动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中医对内部世界的独特洞察。

深入理解文化,便能更好地领悟中医的精髓。无论是封禅东岳泰山,还是一日之计在于晨,背后都蕴对与自然的深刻洞察。《内经》中“左肝右肺”的论述,正是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对于那些认为“中医理论太荒唐”的人而言,或许是他们知识面不够广泛,未能深入理解古文化的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