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回乡偶书》全诗


回乡之作

贺知章曾作

年幼离家多年后回归,我依然是当年那个离家的少年,但如今,已经从历史的滚滚车轮中回归了。

即使我乡音依旧,但是时光已让我的发髻添上白发,身形微弯。

回到家乡的我与孩童相见,他们竟认不出我来。一小孩笑得天真的询问我,问道“您从哪里来的客啊?”

背景解释

① 贺知章在年轻时便离开了故乡,后来在他成为进士后和辞官归乡时已是高龄。他曾三次返乡,最后一次归乡时已年近九旬。

②“鬓毛”在这里指的就是岁月的痕迹,代表了人的年老。

释义

早年离家在外漂泊,岁月荏苒,如今终于得以回归故乡。我的口音依旧是家乡的口音,但我的头发已经斑白稀疏。家乡的孩童看到我,竟然不认识我,笑着问我这个“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作品感悟

天宝二年,贺知章辞别了朝堂的职位,回到他的故乡越州水兴。他已年近九旬,离开家乡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身处熟悉的家乡环境之中,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他用诗歌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哀叹。

自年少离家到如今老去归来,其中经历了无数的人事变迁。尽管我的口音未变,但时间却在我的身上留下了痕迹。面对已经不再认识的家乡和孩童的询问,我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苍茫之感。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与家乡已成陌生之地。曾经熟悉的面孔已经不再出现,而儿童们也用他们天真的笑声向我传达着他们的好奇心。诗歌在这样的有问无答中画上了句号,其中的哀伤与思乡之情令人感动。

此诗是古代诗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为后世所传诵。诗人以少总多的手法,通过一个儿童不识相问的小小情节,将年老重返故乡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诗歌不仅让人回味无穷,也成为了文化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