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什么意思-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身在他乡,成为客居之人,
每逢佳节,倍感思亲之情。
重阳节,华夏大地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日子。
“九九”两个阳数重叠,故名“重阳”;日与月恰逢九,亦称为“重九”。九九,起始于一元,古人视九九重阳为吉祥之日。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着登高祈福、祭祖及饮宴祈寿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概述
晒秋 - 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山区村民特有的农俗,借助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晾晒农作物。
享宴祈寿 - 代表着对长者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放纸鸢 - 重阳天高云淡,风轻日明,正是放飞纸鸢的好时机。古人认为放纸鸢可祛除晦气。
食重阳糕 - 寓意着步步高升,祝愿子女未来顺利。
祭祖祈福 - 重阳节是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祖活动。
赏菊 - 重阳日,人们有赏菊花的传统,菊花文化也因此源远流长。
饮菊花酒 - 被视为重阳必饮的吉祥酒,具有祛灾祈福的寓意。
佩茱萸 - 古时人们相信茱萸有辟邪作用,因此重阳节有佩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文化内涵
登高 - 重阳节登高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抒志的方式。
重阳节诗词欣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处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
重阳节相关散文与文章
忆儿时(节选)
丰子恺先生以吃蟹为中心的月夜家宴,一家人围坐于月光下,谈笑风生。
九月九庙会(节选)
济南的重阳节庙会,热闹非凡,各地艺人于此,展现各自绝技。
重阳随想文(节选)
描绘了重阳时节的气候特点与人们的活动,即便雨天也不减出游的兴致。
重阳节名画欣赏
清·石涛《重阳登高图》
清·张同曾《菊花图》
两幅画作展现了重阳节的登高与赏菊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