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的下一句-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全诗
宋词,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钻,在古代文学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不仅融合了文学与音乐的魅力,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轼与辛弃疾,他们的作品成为了豪放词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而辛弃疾则将此风格推向了新的高度。
他们的词作打破了传统男女柔情、绮丽婉约的框架,以男儿情怀为主旨。苏轼的豪放中流露出旷达之气,而辛弃疾则在豪放中倾注了悲壮之情。这种创新与突破,为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日,我们将一同领略两位大师的《西江月》。让我们走进这两位宋词巨匠生平的杰作。先来欣赏苏轼的作品: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如梦难留痕,人生几度新秋凉。夜风轻拂长廊叶,眉间鬓发思量长。
酒少客稀心常愁,明月常被云翳障。中秋无人共赏月,独酌凄然向北方。
整首词以景寄情,情景交融。通过新秋凉风、孤明月等景物描写,将咏史感怀与人生思考紧密结合,由秋思及人生,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人生无常,世事如梦。春去秋来,生命不过数次秋凉。这两句词道出了人生的旷达态度。
再来看辛弃疾的《西江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惊鹊别枝飞,清风半夜鸣鸣蝉。稻香四溢丰收年,蛙声一片乐无边。
星点七八天外现,雨落两三点山前现。旧时茅店林边路,转角溪桥忽重现。
辛弃疾在闲居上饶时写下这首词。他在这夏夜月明之时,伴着清风、听着鸣蝉,进行了一次说走就走的田间夜行。
整首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个角度描绘了一幅绝美的山村风光画卷。词句既从嗅觉和听觉上进行了细腻描写,又以蛙声象征丰年,构思巧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位伟大的词人,同为《西江月》赋予了不同的人生感悟。一为清冷中秋夜,一为热闹夏夜。千百年来,两首词一直难分高下,各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