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班手抄报-4~6年级感恩手抄报内容


  竹韵传情

  新竹高于旧竹枝,靠老干扶持方能壮。

  待到新生破土日,翠竹青青绕。

  注释解读:

  “新竹”与“旧竹”的更迭,喻示生命的延续与成长。这里的“龙孙”即是竹笋的雅称,“凤池”则描绘了一幅竹林环绕的美丽景象,仿佛古时宰相的衙门之地。

  名士风范:

  郑板桥,生于清代,才华横溢的、书画家与文学家。他以卖画为生,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板桥的诗、书、画技艺超群,尤以画竹最为人称道,其作品流传千古。

  《绿野堂中的颂歌》

  绿野堂开花团锦簇,人们指点称赞令公家。

  令公门生遍天下,何需再种花添芳华。

  意蕴阐释:

  绿野堂的美景尽显天地精华,人们都知道这是令公的居所。令公教育的学生遍布四方,已然桃李满天下,自然无需再在堂前种植花朵来增添更多美丽。这首诗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桃李代指学生,绿野堂则取自唐代裴度的府邸之名。

  赞美之词:

  白居易作为唐代的大诗人,他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其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与“诗王”。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白居易的足迹与纪念: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虽出生在河南郑州新郑,但他的墓地位于洛阳。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洛阳城郊设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而白园(白居易墓)则坐落在洛阳城南的香山琵琶峰上。

  尊师重教的历史传统:

  古时对教师的称呼多种多样,体现了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师氏”是周代负责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的。退休的大夫称为“父师”,而退休的士则被称为“少师”。他们在离开后,常常在乡学中担任教师。东汉的郑玄对“老师”一词作出了解释,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成为对教师的尊称。

  私学教师也有着各自的称呼,如“塾师”、“书师”、“馆师”、“馆宾”等。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也反映了古代教育的发展与传承。

  尊称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席”、“先生”、“夫子”、“绛帐”等称呼也成为了对教师的尊称。这些称呼不仅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敬重,也体现了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