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皮菜的做法-像地皮菜的菜叫什么
对于现代都市人而言,野菜已然成为了一种稀罕的珍品。偶尔,我也会踏足野外,寻找那一丝丝的自然气息。现今品尝野菜,不过是寻求一份新颖,换换日常的口味罢了。若有人称某类野菜味道上乘,我虽不反驳,但深知其产量稀少、种植要求高、成本大,经济效益甚微,如荠菜便是例证。对于那些声称野菜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说法,我则持保留意见。作为一名化学背景的探索者,我更倾向于剖析生命的构成。除了基础的水、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外,生命体的奥秘何在?难道真如传说中的仙丹妙,能让人返老还童?这显然是过于浪漫的想象。
野菜的美味与否,关键在于烹饪的手法。少油少盐,即便是山珍海味也难以让人垂涎三尺。回想起我儿时所食的清水煮野菜,其味道虽朴素,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的土地主要用以种植粮食,蔬菜的种类与数量都十分有限。一块小小的菜园地,难以满足日常的需求。即便在蔬菜丰收的季节,也不过是几种常见的蔬菜反复出现。日复一日的食用,自然会感到厌倦。更何况,一年中近半的时间里,新鲜蔬菜的身影难觅,只能依靠腌菜度日。大自然的馈赠丰富多样,野菜便是其中的一种,四季皆可寻其踪迹。
一、鸡头米杆子
鸡头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芡实,在我家乡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特别是在庄子东边的洼地——兜塥里,只要有积水的地方就能见到它的身影。虽然被小刺扎到有些麻烦,但下水用镰刀割采,便能获得丰富的收获。
鸡头米杆子指的是芡实的叶柄,外层包着有刺的表皮。去掉这层皮,内部的茎杆部分便可食用。切成段后,与青椒一同大火爆炒,只需加些盐调味,一道清脆甜美的菜肴便完成了。
二、荇菜等其他野菜...
后续的内容依次描述了荇菜、菱角菜、马齿苋等野菜的烹饪方法和口感。并对稻搓菜、鸭跖草、地皮菜等野菜的特性和口感进行了描述。
除此之外,还提到了苦麦菜、红薯叶柄和嫩芽、芝麻叶等曾经作为蔬菜食用的作物。这些内容都以回忆和描述为主,展现了儿时生活的艰辛与乐趣。
那些难吃的野菜中,我亲自体验并学习了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从玩鸡头米杆子中观察到了虹吸现象,从各种水生植物的对比中了解了它们的共同特点。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感恩、担当、乐观向上和奋发图强的品质。
记录这些经历,并非为了像祥林嫂那样诉苦,而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当下的生活。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现在的日子,比当年大地主的日子还好,有什么不满足的。”这样的让我更加懂得满足与珍惜。
生活的艰辛也是一种阅历、一种财富。它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