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指的是-故人西辞黄鹤楼歌词
黄鹤楼畔别孟浩然
李白(唐代诗人)
友人西别黄鹤楼,三月烟花扬扬州。
孤帆渐隐碧空尽,唯见长江逝水悠。
译文:
挚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于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前往扬州。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唯见长江之水悠悠流向天际。
创作背景:
李白在安陆居住期间,结识了年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为知己好友。公元730年,孟浩然计划前往广陵(今江苏扬州),李白得知后便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与他相约。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至江边,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
此诗非如王勃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般的离愁别绪,亦非王维之《渭城曲》般的深情告别。而是一种诗意盎然的分别。因两位诗人皆潇洒,且此次分别与盛世、繁花、美景相联系,故此诗中充满了向往与诗意,少了些许的伤感。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正值他年轻快意之时,故眼中的世界无不美好而惬意。当时的时代是开元盛世,太平繁荣,而三月烟花更是将大地装点得如诗如画。李白作为一个浪漫而爱好游览的人,此次送别是在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氛围中进行的。他心中并无忧伤与不快,反而认为孟浩然的这次旅行将是愉快的,他向往扬州地区及孟浩然本人,因此在送别时,他的心也随之飞翔,胸中涌动着无尽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友人西别黄鹤楼”,这一句不仅是点题,更因黄鹤楼为天下名胜,常为诗人所流连聚会之地。提及黄鹤楼,便引出了与此地有关的各种富于诗意的生活片段。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中仙人飞升之处,这与李白心目中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构成了一种畅想曲般的联想,为全诗增添了愉悦的气氛。
“三月烟花扬扬州”,在“三月”前加上“烟花”二字,将送别时那种充满诗意的氛围描绘得淋漓尽致。烟花不仅指繁花似锦的景象,还传达出一种朦胧而迷人的氛围。开元时代的长江下游繁华无比,“烟花三月”既再现了暮春时节的迷人景色,也透露出了时代的繁华气息。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堪称千古佳句。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扬州的向往之情。
诗的后两句看似写景,实则蕴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渐隐碧空尽”,李白目送友人离去,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表现出他目送时间之长。帆影虽已不见,但李白的目光仍然凝望远方,直至注意到一江春水流向远方的水天交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