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踏青的诗词-野外踏青的诗句
踏青习俗探源
青,古时亦称行青、探春或寻春。自古汉代起,踏青之俗已然形成,至唐代更是风靡一时。杜甫的诗句“江边踏青归,回首见旌旗”便生动描绘了当时踏青的盛况。人们踏青归来,满心欢喜,家家户户门前杨柳依依,于是有了“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意描绘。
诗词中的春日踏青
《苏堤清明即事》中,宋代的吴惟信描绘了梨花风起的清明时节,游子寻春的场景。而在《郊行即事》中,程颢则以绿野芳草为背景,展现了人们随性游玩的欢乐。欧阳修的《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则以繁华的西湖为舞台,展现了游人争相游赏的热闹场面。《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更是细腻地刻画了踏青时的风物景色和人物活动。
而宋代的苏轼在《踏青游》中则抒发了对春日踏青的深深怀念与对旧情的无限惆怅。他描述了春日晴朗时,人们身着罗衣、轻装简行,行过上林春色正好的场景。尽管如今他身处天涯,但旧情难忘,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除了这些诗词之外,宋代王令的两首《春游》更是展现了春日游玩的多样风情。第一首中他表达了与自然相遇的自在与解脱;第二首则描绘了春城儿女的纵情游玩与微醺醉态。而陆游的《山城踏青》则以天晴山雪为背景,展现了春日山城的别样风情;徐元杰的《湖上》则描绘了花开红树、草长平湖的美景与人们的欢乐情绪。
唐代的白居易在《钱唐湖春行》中,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湖边春日的景色与人们的活动,其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更是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