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删诗说是谁提出的 最早题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孔子与《诗经》

关于孔子的著作《孔子论诗经》剧照中的思考

谈及孔丘与《诗》的渊源,众说纷纭中,“孔丘是否删《诗经》?”这一话题总是让人忍不住追问。

《论语》中的描述与上述的记载似乎存在差异。比如,《论语》中多次引用的“诗三百”一词,这似乎暗示了这一名词在当时已经是广泛使用的概念。如果孔子真的删减了大量的诗歌,那么孔子本人不太可能如此频繁地使用“诗三百”这一词汇。

进一步观察,《论语》中引用的诗句和今天所见的《诗经》内容相比,只有细微的差异。这似乎表明当时所流传的诗歌版本与后来传世的版本已经相当接近。这也让人对“孔子删诗”的说法产生疑问。

现在,我们来看看《论语》中孔子论及《诗经》的内容。

引述《学而》中的对话:

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但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再如《为政》中的记载:

子曰:“《诗三百》,其内涵可以用一个‘思无邪’来概括。”

以及其他篇章中孔子的论诗之语,如对《关雎》、《韶》、《武》的评价等。这些内容都展现了孔子对《诗经》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孔子的《诗经》观念:

一、《诗经》是修养之用。

二、《诗经》是言辞交流的工具。

三、《诗经》对于从政者来说,既是识人论世的依据,也是智慧的源泉。

四、《诗经》能够引发深思,启迪智慧。

五、孔子对《诗经》有道德化的要求,既强调“思无邪”,又反对“放郑声”。

六、孔子在音乐上有所建树,尽管他对某些诗歌持批评态度,但这些批评的诗歌仍然被收录在《三百篇》中。

《诗经》不仅是教育之书,更是修养之书、言辞之书、之书。它是傅斯年等史学家所珍视的学术资源。傅斯年的著作《〈诗经〉讲义稿》,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诗经》、理解孔子思想的宝贵资料。

选自傅斯年著作《〈诗经〉讲义稿》,文学出版社荣誉出品

一部揭示“诗三百”奥秘的经典之作

本书原为傅斯年先生于1928年在中山大学讲授《诗经》时的课堂讲义。此次由文学出版社再次出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