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的故事-过桥米线简介50字
云南省的丰富风采
云南,最多元的地之一。除外,云南还热情地拥抱着25个少数的大家庭。
这些少数中,有15个为云南独有,他们分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以及独龙族等。
每个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如傣家菜、彝家菜和哈尼菜等,各有其独特的味道和特色。
谈及云南最为知名的小吃,非过桥米线莫属。
过桥米线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食材的多样性和独特的烹饪方式。
食材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汤料,汤汁滚烫却不见热气,上面覆盖一层鹅油;二是佐料,如油辣子、味精、胡椒、盐等;三是主料和辅料,包括生的肉片、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以及烫过的各种食材;四是主食,即水煮过的米线。
在吃法上,过桥米线有着一套讲究的流程。食客们使用大瓷碗,先放好熟鹅油等调料。然后按照特定的顺序加入各种食材和配料,以确保每种食材都达到最佳的风味。
其食材之丰富、调料之多样,甚至超过了火锅的选择。各种山珍海味、荤素搭配,搭配得恰到好处。食用时现场烫熟,使每一口都鲜美无比。
一些外地食客初次尝试时,会担心其未熟而不敢品尝。然而这完全是多余的顾虑:汤的温度之高,完全不必担心食物不熟;且其碗之大足以装下大量的汤料和食材;更难熟的食材事先已作过加工处理,以确保在确保食物鲜美的也能完全煮熟。
过桥米线不仅是一种美食,还承载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和故事。
相传清朝时期,滇南蒙自市城外湖心岛上的一名秀才读书时,其贤惠的妻子常常送去他爱吃的米线作为饭食。但米线送至岛上时却已凉了。在一次偶然的尝试中,她发现用鸡汤上方的鸡油作为保温层可以长时间保持汤的温度。于是她开始使用肥鸡和筒子骨熬制清汤,覆盖鸡油并预先在家中烫好米线。待到岛上后,再加入滚烫的配料和佐料,使其鲜香。
此法传开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贤妻的智慧与巧思,便将此法制作的米线命名为“过桥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