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梦中何日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品《月夜忆舍弟》中杜甫的深沉思乡情结

◎南郭居士

在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杜甫流离失所,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秦州。当时,战乱频发,家国破碎,他身处异乡,远离了亲人。这首诗正是他内心真实情感的写照。

诗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揭示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残酷影响。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是触动了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杜甫怀念着他的弟弟们,惦记着家乡的一切。他关心家人的安危,却无法得知他们的消息,只能寄希望于书信,但战火连天,书信往往石沉大海。

杜甫的生活经历坎坷不平,他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尽管曾被皇上看重,授予,但最终仍无法改变他颠沛流离的命运。他的生活几起几落,时好时坏,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都无法忘记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在秦州的日子里,杜甫虽然有友人资助,但生活依然困苦。他时常冒着严寒上山寻找食物,与家人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即使如此,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远方的亲人。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弟弟们的思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这无疑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写照。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家乡和亲人。在成都安顿下来后,他仍然怀念着远方的家乡和亲人。他的诗中常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没有回到家乡,这无疑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南郭居士感叹:这位唐代最伟大的现实诗人,他的作品永远都是那么真实、那么动人。即使离开家乡多年,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依然如初。愿他能魂归故里,永远不再漂泊。在此,笔者以诗为证,带他重回故土,以慰千古诗魂!

【七律】缅怀杜甫

南郭居士

颠沛流离诗酒间,魂牵梦绕是乡关。

笔下千载风霜雨,心中一片明月山。

家国情怀无限恨,人世沧桑有谁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