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的反义词-寒风凛冽对仗什么
古韵今风:九九消寒的传统文化
清·道光手书《九九消寒图》
清·记录每日天气的文字版“写九”
明·“九九消寒图碑”拓本(局部)
诗意花城工作室出品,探索更多文化内涵,请扫二维码
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温差迥异。冬至过后,南北的气候便展现出不同的风貌。古人巧妙地以各种方式“数九”来消磨寒冬时光。
通过每日一笔一划的添补,一幅“写九消寒图”便勾勒出了整个冬季的气候轨迹,成为冬日的天气。而通过彩笔染满梅花花瓣,则象征着“出九”,即寒冬的结束。
古人以雅趣抵抗寒冷,驱走寂寥,也期盼着春天的到来。这种文化习俗在文人墨客中尤为盛行,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九九消寒歌”、“九九消寒诗”和“九九消寒联”。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的钟葵作品
数完九九春暖花开之际
头九的冬至,阳气初生;二九的雪花纷飞;三九的寒天冷清……每一“九”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寓意。
——摘自清·王之瀚《九九消寒图》诗
以节气及日期推算,“数九”结束时便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如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所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消寒之歌、诗、联、图等文化形式丰富多彩。
尽管“数九”的确切起源已不可考,但其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已广泛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是无可争议的。随着时间的发展,“数九”逐渐演变为各种有趣的文字游戏和艺术形式。
画九、写九是“数九”文化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前者以图画记录时间,后者则以文字记载天气变化及日常生活的点滴。
以道光皇帝的“写九消寒图”为例,其将天气化,更显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不论是铜钱版、梅花版还是年画版,“九九消寒图”都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图画文字,“数九”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让我们回忆起那些古老的习俗和故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继续探索这份文化的魅力,体验古人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