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是怎么形成的-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今日世界海洋灾难防范日纪实

随后,日本将每年的11月5日定为“海啸防灾日”,并积极向联合国提交倡议,最终在2015年12月,联合国正式将这一天定为“世界海洋灾难防范日”。

那么,何为海啸?海啸是海底的伴生物,其本质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当深度达到50千米、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发生时,震荡波便会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形成海啸。

海啸的生成具有隐蔽性,其在大洋内部汹涌时并不易被察觉。但当它进入浅海区域时,其高度会迅速增加,对内陆5千米范围内的建筑物造成。海山爆发、水下核试验以及陨石撞击同样可能引发海啸。尽管陨石撞击引起的海啸可能数千年才发生一次,但其潜在的威胁不可小觑。

对于海浪,我们并不陌生。它是海面的波动现象,风力超过一定级别后,便会为涟漪注入能量,形成海浪。而当风力持续增强时,海浪会逐渐增大。海浪的能量巨大,全球海洋中风浪和涌浪的总能量相当于太阳到达地球外侧能量的一半。

与之相比,海啸有其特殊性。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而是由海底或其他自然力量推动产生。虽然它在深海中速度可超过700千米每小时,但在浅水区出现时,其高度会急剧增加,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当海底地层因等原因发生断裂或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下沉时,会导致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的“抖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海啸。这种“抖动”不同于普通海浪,其所含的能量惊人。而一旦海啸波及岸边,“水墙”便会汹涌而来,威胁到岛岸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前人类虽然已经具备了预测和观察、火山、海啸等灾害的能力,但仍然无法控制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在面对这样的海洋灾难时,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应对策略和自救知识。例如:遇到海啸时尽量抓住大的漂浮物、减少动作、注意保暖、不游泳、不喝海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