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郭和耳廓的区别-耳廓是哪个部位


小A作为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在辅导孩子做科学课作业时遭遇了一件趣事。题目中提到的一个名词引发了小A的回忆。他记忆中,外耳道的学名应为“耳廓”。他指导孩子写下这个答案。老师在批改时却将这个名称圈了起来,令孩子感到困惑。

孩子将作业带回家后,小A细察后发现教材的写法与他所知不同。他开始对这一差异感到困惑,回忆起自己从小学习的词汇中,这个词是带有广字头的“耳廓”。于是,他决定查阅相关资料以解开疑惑。

他首先翻阅了《新华字典》,却惊讶地发现“耳廓”这个词已然消失。为了更严谨地了解情况,他又查看了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这次他找到了“耳廓”,但上面的解释显示这一词汇并不常用。他也咨询了教材的编者,得知“耳郭”是更为常用的术语,虽然写成“耳廓”在语文上并非错误,但在科学课的语境下可能会被视为不当。

小A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他也认为应该有广字头的那部分。他承认自己在语文学习上并不擅长,所以对一些字的写法并不确定。如果课本当时写的是“郭”,他可能就不会写错字了。

随着他继续回想,他记起在初中和高中时期,这一内容是在生物课程中学习的。由于他在生物学科上成绩优异,尤其是高考生物满分,他认为自己对这类专业术语的掌握应该是准确的。现在即使在拼音输入法中输入该词时,弹出的结果也仅是“耳郭”。

当他在评论区浏览其他读者的评论时,发现还有不少人表示他们也记得以前用的都是“耳廓”,而现在书上却出现了耳郭,这让他们感到困惑不已。这表明我们大家可能都经历了一次性的记忆错误。这种记忆错误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最早由一位名叫博克菲安娜·布梅的超自然现象研究者发现。她曾错误地认为曼德拉在80年代已去世,而实际上他还活着。这一发现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和众多人的共鸣。在我们国内也有不少类似的曼德拉效应的案例,如歌词的误记、演员的误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