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笔什么意思-伏笔的含义
课前预习
一、作家及作品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来自福建长乐,是我国文学界的瑰宝。他不仅是作家、翻译家和文学史家,更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郑振铎的作品涵盖了《欧行日记》、《我们是少年》、《山中杂记》以及《俗文学史》等,其作品以写实为主,强调“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用文字述说的“血与泪”。
二、重点知识梳理
(一)字音词义
消耗:随着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
忧郁:情绪低落,内心忧愁。
懒惰:指不愿意劳动或工作,缺乏积极性。
怂恿:指鼓动他人去做某事。
安详:形容态度从容不迫,稳重自若。
预警:预见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提前警觉。
(二)文章概述与结构
本文分三个主要部分讲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
第一部分(第1-2段):叙述了家中的第一只猫的来去及过程。
第二部分(第3-13段):描绘了第二只猫的失而复得与最终不幸亡失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14-34段):详细描述了家中的第三只猫及其遭遇的,以及“我”因误解而产生的悔恨与自责。
三、文章鉴赏与思考
1. 句子作用分析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开篇即交代了家猫的命运,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它也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铺垫的作用。
4. 人物情感与情节发展
三妹的玩笑话不仅展示了她的率真直爽,也巧妙地为下文中猫儿的走失埋下伏笔。
课后习题解答
四、课后拓展与思考
2. 小组讨论:你认为造成三次养猫经历中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