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惨淡的人生原文


现代人能否鉴赏七律?

对于这个似乎带有时代疑虑的问题,我们可以共同进行一番探讨。当谈到精妙的四言八句,现代人或许会心存疑惑:是否能写好一首工整的七律呢?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文字功底深厚的文人墨客而言。七律,这一源于南北朝、盛行于唐代的诗歌形式,其创作需要深厚的文学积淀。

在古代,王维、李白、高适、杜甫等大诗人都曾创作过七律。尽管这些巨匠的诗作中偶有瑕疵,但他们的才情与造诣仍为后世所敬仰。穿越时空的烟云,来到现代,我们仍能找到一位七律的佼蜒者——鲁迅。

鲁迅先生不仅以其白话小说、杂文闻名于世,他的七言律诗同样令人称道。如《题三义塔》、《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等作品,都展现了鲁迅先生对七律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写作技巧。在同时代文人中,他的七律作品无疑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本期要给大家分享的是鲁迅先生的另一首七律名篇——《亥年残秋偶作》。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当时鲁迅先生应友人许寿裳之请,写下这首诗。此诗虽仅56字,却通篇自然流畅,毫无斧凿之迹。

这首诗的首联既写景又暗指时局,形成了“秋肃”与“春温”的鲜明对比,为全诗定下了沉郁的基调。次联则表达了诗人在压抑时局下的心境,以及对那些逃离之辈的讽刺。最后两联则展现了诗人从悲情到寒心再到充满希望的诗意转折。整首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情绪、景物渲染都恰到好处。

将此诗比作现代版的“离骚”也不为过,因为鲁迅先生既有着杜甫式的沉郁,内心又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先生曾言真勇士要直面惨淡的人生,这首诗正是这种情怀的写照。无论从文学造诣还是从情感深度来看,这首诗都是现代文学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