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崔颢最著名的十首诗
矗立于江南,被誉为“三杰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以其悠远的历史、神秘的故事和壮美的风景,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吟咏的主题。
崔颢的《黄鹤楼》
昔日的人已乘黄鹤远去,此地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依旧在,轻飘飘地悬于空。
看得见的平野上有树丛层层叠叠,鹦鹉洲上则草木蓁蓁。
在日落的余晖中,心中乡愁之苦犹存,恰似江面上波涛滔滔。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曾经的凤凰翱翔,如今凤凰已去,唯有江水自流。
吴宫的花草掩埋了幽僻的小径,晋代的冠盖已然化作古时的坟丘。
三山半隐于青天之外,二水之间白鹭洲清晰可见。
云层遮蔽了太阳,长安城不见,心中充满忧愁。
相较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在形式上显露出明显的模仿痕迹。两首诗都以登楼或登台为引子,描述传说中的事物已成往事,只剩下空楼空台供后人感慨。李诗首联重复使用“凤凰”和“凤”字,隐约可见对崔诗中“黄鹤”的模仿。李白不仅在特定的句子中效仿崔颢,更在叙述手法上相仿,都以一种主体缺席的方式开始,展现出豪迈开阔的气势。
两首诗的颔联都在怀古之情中展开,颈联则纯写景致。崔诗中的“鹦鹉洲”为李诗所借鉴,其韵脚也以“洲”字收束。然而崔诗在写景中融入情感,李诗则更侧重于纯粹的写景。尾联中,两首诗都表达了壮志未酬、不见长安的失意之愁,但李诗在表现愁情上显然受到了崔颢诗的影响。
总体来看,无论是构思立意、篇章布局还是用韵方面,李诗都与崔诗有诸多相似之处。两首诗之间存在多方面的互文关系。然而在立意之高远、涵蕴之深邃、格调之浑成、语言之自然等方面,崔颢的《黄鹤楼》更胜一筹。
李白另一首以《鹦鹉洲》为题的诗作,亦是受《黄鹤楼》启发的产物。
鹦鹉曾临水,洲名因此传远扬。
西飞陇山寻踪迹,青翠芳洲树影长。
烟开兰叶香风起,岸旁桃花锦浪翻。
迁客此时极目远望,长洲孤月向谁明?
"黄鹤楼"所独有的七言律体被称为"崔颢体",即古与律之间的变化体七言律或以古笔法为律的七言律变体。李白的"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均体现了古与律的结合。
李白的两首拟诗在音韵、语词、章法和诗体等方面与崔颢诗相互呼应。崔颢的《黄鹤楼》不仅启发了李白的《凤凰台》和《鹦鹉洲》,更被后人誉为唐代七律的压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