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开头的成语-以拼音zhang字开头的成语


观网上流传一则笑话,内容关乎词语的巧妙双关:饭间,一人道要去“方便一下”,老外困惑不解,邻人释疑曰“方便”即是如厕之意。后又言老外如若再度造访,期待给予些许“方便”。而在一场酒席中,一位主持人的“方便”提议更令老外倍感迷茫。原来,在中文里,“方便”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为如厕,二为给予帮助或关照,三则指空闲、有时间。因文化差异,老外对于后者两个意义一知半解,最终导致了场面的误解和尴尬。

文化深远莫测,即使在土地辽阔的华夏,相同的词语亦会因为地域差异和发音的不同而产生许多笑话或困惑。以常见之词“孩子”为例,各地方言之中就有无数不同的叫法。例如:河南人称之为“妞”或“妞妞”,而重庆则说“娃娃”;湖南有称“崽崽”、“宝坨”、“毛毛”等说法。南方的上海则称之为“囡囡”,贵州则有“讷讷子”等叫法。

再谈一些常用的成语或词语,它们的含义并非单一。如“不翼而飞”,不仅意味着言论或消息传播迅速,也暗示了东西丢失;“赤膊上阵”则用来形容勇猛冲锋的作风,但也可用来比喻坏人公然;“独善其身”既可指个人只顾自己不顾集体,也可指人要修身养性。而“光怪陆离”更是能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的事物,也能描述事物离奇多变。

至于多音字更是妙趣横生。同为一字,音变则意变。有时在一句话中都能有不同的读法,如“长”、“数”、“的”、“降”、“殷”等字,让人有时确实感到头脑发晕。

以“长”字为例,cháng时为形容词表示很长或长远,而zhāng时则为动词表示生长或增长知识。又如“数”字,shǔ为动词表示数落或数不清,shù为名词表示数据或数量,而shuò则用于副词表示数见不鲜。这些字词的灵活运用和变化使得中文更加丰富多彩。

还有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昔日有豆芽贩请村中教书先生为其写春联。先生所写之对联古怪异常:“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长长长长”。此对联共十八个“长”字,读作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等音节。此对联巧妙地运用了汉字的通假和异读等特点,既显得别致又表达了主人家对豆芽和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