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扩增的原理和步骤-pcr扩增的原理


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与生物的世代延续息息相关,其中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扮演了关键角色。在多种生物酶的作用下,双螺旋DNA能够解旋成单链形态。随后,借助DNA聚合酶的力量,依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DNA得以复制成两份完全相同的分子拷贝。

在科学实验中,我们观察到DNA在高温环境下可以发生解链变性,而当温度降低时又能重新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这种特性使得我们能够通过精确控制温度,结合设计好的引物、DNA聚合酶以及dNTP等要素,实现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

DNA聚合酶在高温操作中容易失去活性,这导致每次循环都需要重新加入新的酶,不仅操作过程变得繁琐,而且由于成本高昂,也限制了PCR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

幸运的是,耐热DNA聚合酶——Taq酶的发现为PCR技术带来了性的突破。这种酶能够在高达90℃以上的高温下保持活性,无需在每个循环中重复添加,从而极大地简化了PCR的操作流程,并显著降低了成本。这一发现使得PCR技术得以广泛普及,并逐渐进入临床应用领域。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与DNA的自然复制过程颇为相似,其精确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该技术主要由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步骤构成:模板DNA经过加热至约93℃,使其双链或新形成的双链解离成单链,以便与引物结合;接着,温度降至约55℃,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进行退火(复性)结合;在DNA聚合酶(如Taq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TP为原料,依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和半保留复制机制,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通过重复这三个步骤,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这些新链又可作为下一次循环的模板。每个循环通常需要2至4分钟,因此在2~3小时内,我们可以将待扩增的目的基因扩增至数百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