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外支出包括-营业外支出包括哪几项
我国财政管理概览
1. 当前,我国财政管理架构明晰地分为、省、市、设区的市、县、乡五级管理体系。
2. 间的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原则主要基于: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以及技术原则。
3. 间财政收入的分配原则包括原则、效率原则、恰当原则,同时亦注重收益与负担的对等性。
4. 间财政收入的安排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模式,即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布局。其中,主导了收入结构的划分,而地方则承担了主要的支出责任。
5. 1994年,我国正式实施了分税制的财政管理。
6.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关税、代征的消费税和、消费税以及特定证券交易印花税等。
7. 在与地方财政的共享收入中,实行五五开制;企业与个人的所得税部分纳入共享范围,其中占比较大;海洋石油资源税为独有收入,而其他资源税则归地方所有。
8.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不包括证券印花税)、契税以及土地等。
9. 经济学家庇古曾是首个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人。
10. 在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静态财务状况,而利润表则展现其动态财务状况。
11. 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
12. 资产负债表的直接填列法中,需要直接根据期末余额填列的项目有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以及盈余公积等。
13. 在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计算填列法中,通过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应付账款”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相加填列;“预付账款”则根据其借方余额相加得出。
14. 我国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采用账户式布局,而利润表则采取多步式布局。
15. 利润总额是由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后减去营业外支出得到的(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无需记住)。
16. 净利润是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再减去所得税费用。
17. 财务报表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其中,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效率比率是比率分析法中常用的财务指标。
18. 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时,关注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指标尤为重要。流动比率是评估企业短期债务清偿能力的主要指标,其数值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好,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理想情况下应维持在2:1左右。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理想值为1:1。产权比率反映了企业的负债结构,而已获利息倍数则反映了企业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