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的五大步骤


实验指南:

目的要求:

1. 掌握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及其功能。

2. 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的步骤。

3. 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的方法。

实验材料与工具: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纱布、带有“上”字样及生物样本的玻片标本。

实验流程:

步骤一:取镜与放置

1. 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将其放置在实验台边缘约七厘米处。

2.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步骤二:对光

1.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 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最终在目镜中形成明亮的圆形视野。

步骤三:观察

1. 将待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使用压片夹固定。

2. 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

3. 一眼注视目镜,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物像清晰可见。之后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步骤四:整理与存放

1. 观察结束后,先提升镜筒,然后取下玻片标本。

2. 使用纱布擦拭显微镜外表面,若目镜或物镜湿润或污垢,用擦镜纸轻轻擦拭。

3. 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移至两侧,并将镜筒缓缓降下至最低处。

4. 将显微镜放回镜箱,归位。

显微镜部件详解:

机械部分包括: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转换器等。

光学部分包括:

目镜、物镜、反光镜等。

实验要点解析:

(1)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倍数乘以物镜倍数。

(2) 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图像。

(3) 目镜为无螺纹镜头,其长度越短则放大倍数越高;物镜为有螺纹镜头,其长度越短则放大倍数越低。

(4) 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目多且明亮,细胞体积较小;高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目少且较暗,但细胞体积较大。

(5) 调节光线时,可通过反光镜和光圈调节。暗光环境下应使用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而光线充足时则用小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6) 当移动玻片时,观察到视野中的图像反向移动。若需将右上方的图像移动至视野,需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7) 观察视野中的污点时,可以通过移动玻片和更换目镜来判断污点的位置。若更换目镜后污点依旧存在,则可判断污点位于物镜上。

(8) 区分气泡与细胞时,气泡具有边缘黑色、中间白色且可变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