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的英语怎么写-妈了个英语
圣诞前夕,收到一位初中同学的微信,他告诉我母校已经不再存在。照片中,操场上的枯草焦黄,昔日的教学楼已成废墟,只有一台脏兮兮的挖掘机停在废墟里,空无一人。这所学校位于黄冈市区的繁华地带,因城市扩建而被征用,即将建起一条新的商业街。
我问他:“所有老师都搬到新校区去了吗?”
他回答:“你是想问条子吧。”我们心照不宣。
“他也在新校区,而且依旧负责最好的班级。”他告诉我,“条子班上都是进校考试前50名的学生。”
条子,即郑老师,是这所学校的招牌名师,但新校区已经鲜少有人问津。新校区坐落在郊区,一栋平淡无奇的绿色楼房,一个小操场,这就是它的全部。而与之相对的,是一个毫无特色的屠宰场和一个广场。从远处看去,难以分辨哪座房子是学校,哪座是屠宰场。
我无法想象什么样的家长会选择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也难以想象郑老师在这里的形象会是怎样。
回忆起2007年我刚进入这所学校的时候,郑老师是我们的班。开学第一天,我就明白了这里的特殊氛围:班级人数众多,挤得满满当当,生活和学习都将充满挑战。
二、
郑老师的教学方式独特且严厉。他以教英语著称,但他的出名更多是因为他能将学生得很好。他的法宝就是打耳光。三年里,班上几乎所有的男生都被他抽过耳光,包括那些后来考上清华、交大的学生。
也有不怕他的人。叶威是班上的“混子”,经常在操场角落打架、在男厕所里抽烟。他多次与郑老师发生冲突,但最终都以叶威的妥协告终。
有一次,叶威与郑老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郑老师一耳光将叶威打到地上,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从那以后,再没有人敢公开忤逆郑老师。
三、
初二下学期开始上晚自习后,我们与郑老师的接触更加频繁。有人说,在晚自习前空档的时候,能听到郑老师在教师楼家中唱歌的声音。我曾悄悄听过一次,他的声音浑厚带着点土味儿。
虽然郑老师有时显得可怕,但他也有温情的一面。有一次他看到有同学没吃晚饭,就自掏腰包请他吃饭。他的办公桌就在教室隔壁窗边,有时我们会看到他在窗前看着我们踢毽子。
没想到在我们以为会在郑老师的“”下过完三年时,爆发了那场“决斗”事件。那天是个星期六早上下过雨后放晴的日子,我因为迟到被郑老师发现时他看起来很生气。我在门外自觉地站着等待训斥时,其他同学也被他几耳光。就在章彪突然站起来与郑老师发生了冲突。虽然最终以章彪的妥协结束,但这件事让所有人都重新认识了郑老师。
四、
到了初三这一年,郑老师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他很少再打人即使手扬起来也会放下只余威风仍在但同学们已经习惯了他的这种表现每当看到他拧起眉毛我们就会本能地闭起眼睛。毕业聚会时我们第一次在KTV听到他唱歌发现他唱得竟然还不错听。那天他还喝了一点酒与我们聊天变得更加随意和亲切。即使面对曾经的学生叶威的挑衅他也只是笑笑没有动手打人而是接受了他的烟并告诫他要少抽烟多读书。
五、
毕业后我很少见到郑老师了但听说他依然在教学生只是换到了新校区。每当有人提起他我都会想起他那双拧起的眉毛和严肃的表情以及他在毕业聚会上说的话那些关于教育、关于生活的话似乎总是蕴深意却又不言而喻。想到这里我总是会犹豫要不要回去看他一次但又怕自己无法面对他那严肃的表情和曾经的“”。现在听说他的学生还在继续他的教育方式但已经不再那么严厉了我想也许这是时代的变化也是教育的进步吧。尽管如此我还是时常想起他想起他在毕业聚会上说的话那些关于未来关于生活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着……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