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起坐健身器材-健身器材仰卧起坐板使用方法
一分钟仰卧起坐作为小学阶段体质测试的重要项目,其目的在于测试学生的股腹肌力量和耐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关注学生练习的规范性、安全性及全面性,以科学、系统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仰卧起坐成绩。
一、理论基座与练习建议
应明确仰卧起坐动作的标准性对于学生健康、安全地进行练习的重要性。避免因动作不规范造成的颈椎和腰椎损伤。
1. 动作标准
仰卧于垫上,稍分开,屈膝呈90度左右,双手指尖轻轻贴于脑后或交叉置于胸前。起坐时,双肘触及或超过双膝,然后仰卧,确保两肩胛触垫。
2. 区域指导
针对常见的错误动作,如双手用力拉头、腰部未地面等,给出正确的操作方法与要点:
双手:十指自然交叉置于脑后,不要用力拉头。
腰背:确保腰部地面,上体以腰腹为中心进行内卷。
方向:保持躯干起落的方向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呼吸:躯干向前蜷缩时呼气,回落时吸气,保持均匀的呼吸节奏。
(二)全面发展力量与支柱力量
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应单一地追求体测成绩,而应注重全身力量的协调、对称发展。除了提高仰卧起坐成绩外,更要注重发展腰腹力量和躯干支柱力量。
1. 力量发展的科学性
考虑到男女的力量差异及绝对力量的自然增长规律,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力量训练。如7-13岁是速度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因此这段时间的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
2. 心理与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心理上好动、爱玩,在训练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多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进行,增加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设计框架与动作方法
发展仰卧起坐能力,重在全面发展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动作的设计需从多个维度展开,保障训练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全面性。
(一)设计思路
可依据身体的部位、稳定和非稳定支撑面、动态和静态等维度展开设计。根据具体学情灵活搭配练习动作,从基础动作开始,逐渐过渡到难度较大的动作。
(二)动作方法示范
如循环站练习法、间歇练习法以及游戏竞赛法等。这些方法可有效地激发训练情绪、累积负荷“痕迹”并交替刺激不同。例如:
1. 循环站练习法:设置若干个练习站点,学生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
2. 间歇练习法:对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
3. 游戏竞赛法:创编一些力量练习的小游戏和小比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
三、教学教法的拓展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促进相互间的合作与进步。
1. 分层教学
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体质状况,对于力量素质较好的学生增加练习负荷,对于力量素质较弱的学生适当降低练习难度,循序渐进地提高负荷量度。
2. 小组合作
加强小组合作,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运用小组平台互动,实现师生、生生多向互动的深层次学练。在发展学生仰卧起坐能力的练习中,学生们之间可以互相合作练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