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的来历简介-年夜饭是大年三十还是初一
王瑞
年味最浓郁的时刻,往往在餐桌上悄然绽放。每逢新春佳节,年夜饭成为了人最为期盼与珍视的时刻。人们跨越千里,归心似箭,只为与家人团聚一堂,共享这热闹非凡的年夜饭。筹备菜单、选购食材、研习厨艺,每一步都需提前精心准备。
每个人的年夜饭记忆都独一无二:除夕夜,桌上总有鱼儿的丰盈象征着丰余,鸡的吉祥寓意着如意,肉圆子凝聚了合家团圆的温馨,还有那饺子更岁交子的传统习俗……
但相同的是,那一道道热气腾腾的佳肴,不仅满足了我们的胃,更抚慰了心灵,一提起便让人情不自禁地泛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谈及过年饺子之乐——
梁实秋笔下的北平人视饺子为“煮饽饽”。城里人亦将煮饽饽视为珍品。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初三,顿顿煮饽饽,虽吃得人头晕脑胀,却也饱含了家庭团聚的温暖。其中尤以除夕夜的那顿最为讲究,其中一只饺子内藏有银币,谁吃到便象征着好运降临。老祖母常有机会咬到那只幸运饺子,虽然众人皆知其中的玄机,但每个人都心照不宣地参与其中。
不论我们走过多少地方,尝过多少美食,心中最怀念的仍是家的味道。那妈妈亲手包的饺子,永远是心中最钟爱的年菜。记忆中,妈妈的水饺滚、胖乎乎,皮薄馅大,晶莹剔透地躺在盘子里,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这道平凡的年菜里,倾注了妈妈的心血与爱意,成为我们记忆中最难以忘怀的味道。
再谈肉丸子的魅力——
人对丸子情有独钟,将各种喜爱的食材搅碎后混合在一起,一口吃下,味道妙不可言。年前炸丸子也是许多地方的习俗。无论是狮子头还是小一些的肉丸子,自家制作的总是让人觉得肉质更加瓷实。
在许多人的心中,外婆炸制的肉丸子是无法超越的美味。从剁肉、揉面到油炸,每一道工序都照顾到了家人的口味。随着时光流逝,外婆的身形日渐佝偻,手也微颤,但对她来说,年夜饭仿佛是一种爱的传承。
人不擅长言辞,却善于用行动来表达爱意。而年夜饭正是这一代代传下来的爱的味道的体现。
揭秘八宝饭的压轴之选——
春节的年味怎能少了八宝饭?每年的年夜饭压轴大菜都是它。作为主食与甜点的结,即使肚皮已被其他食物塞得,人们依旧会为它腾出空间。七彩糯米Q弹有度,内裹果脯、紫薯泥、芋泥等食材,夹上一口便可见流心香气四溢。长辈们常将美好的祝福寄予饭菜之间。
春晚——人的独特“下饭大餐”—
自80年代起,人们的年夜饭中增添了一道特别的“大餐”——春节联欢晚会。那年王景愚绕桌“吃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李谷一连唱七首歌曲也让人陶醉不已。随后的年份里,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引领了小品潮流,《难忘今宵》更是成为了许多晚会的结束曲。大年三十与家人围坐一起包饺子、看春晚成为了独特的年味图景。
春晚上的经典节目不仅带给我们欢笑也成为了代代人的回忆。
谈及剩菜的滋味——
正如梁实秋在《北平年景》中所描述的那样,“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囤积起来成为剩菜也是过年的特一。虽然年年有余的寓意让不少人过上了吃剩菜的生活但这也象征着团聚与分享的快乐。有的年夜饭能管四天七天甚至每天都有不同的剩菜循环更新大鱼大肉之后也总有“吐”的感觉但吃完只觉如释重负仿佛只有吃完年夜剩饭才算真正过完年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