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瓶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实验步骤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详解

一、实验所需仪器:

在进行此实验时,我们需要使用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以及容量瓶等工具。

二、容量瓶详述:

容量瓶【注意事项】

1. 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平底的玻璃瓶,配有磨口玻璃塞。瓶身上标有使用温度、刻度线以及规格。常见的规格有100ml、200ml、250ml等。当向容量瓶中加入液体至刻度线时,瓶内液体的体积便与相应的规格相匹配。选择实验仪器时,请确保明确其规格,如“xxx ml容量瓶”。

2. 容量瓶的刻度线是唯一的,但并非从0开始。

3. 容量瓶专为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而设计。它不能用于加热、溶解、作为反应容器或储存溶液。

4. 在使用容量瓶之前,务必检查其是否漏水。检测方法为:向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然后通过倒立、旋转等动作观察是否有漏水现象。若一切正常,则可继续使用,但切记不可使用待盛液体进行润洗。

5. 使用完毕后,容量瓶应清洗干净并晾干,若瓶塞与瓶口黏连,可在瓶塞与瓶口处垫一张纸。

三、实验原理:

实验中有一个重要的公式:c = n / V,即浓度(c)等于物质的量(n)除以体积(V)。根据所需的溶液体积和浓度,我们可以计算出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溶质的质量,从而进行称取和配置。

四、实验步骤详解:

以配置480ml 0.100mol/L的Na2CO3溶液为例:

1. 计算阶段:

选择500ml的容量瓶,因为溶液体积需以最接近的规格为准。计算所需Na2CO3的质量。

注意事项:

溶液体积的选取以容量瓶的规格为准,不可实际所需体积为准。

对于易吸水的试剂,如NaOH,应快速且准确地称量。

2. 称量(或量取)阶段:

使用电子天平精确称取计算所得的Na2CO3固体的质量。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天平,如电子天平,以确保称量精度。

对于液体溶质,需量取相应体积。

3. 溶解阶段:

将称取(或量取)的Na2CO3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待其冷却至室温。

注意事项:

加入的蒸馏水既不能过少导致无法完全溶解,也不能过多以免影响后续操作。

4. 转移阶段:

将溶解后的溶液小心地沿着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同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后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然后稍稍震荡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

注意事项:

使用玻璃棒进行引流,确保溶液不接触刻度线上方的容器壁。

确保烧杯壁和玻璃棒上的溶液都被洗涤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5. 定容阶段:

使用烧杯和玻璃棒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当液面距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进行精细调整,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

注意事项:

先使用烧杯直接加至接近刻度线,再改用胶头滴管进行精细调整。

避免因读数不当导致的误差。若加多了(超过刻度线),需重新配置。

6. 摇匀阶段:

将容量瓶的塞子盖上,倒转并摇动数次以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但若出现液面下降的情况是正常现象,不必补加液体至刻度线。

7. 装瓶与储存: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以便后续使用和识别。

五、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