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s是指计算机的什么-CPU处理MISP
半导体行业观察纪实:
近期,一则消息在电子圈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即将分拆出售。这不仅让人们回想起“苹果弃用”后,该公司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对MIPS的再度易主感到惋惜。
MIPS,作为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的先驱者,其历史可追溯到比ARM还要早六年的时期。尽管MIPS曾风光无限,但现在看来,它的落寞让人感到费解。究竟是什么让这个老牌巨头陷入如此境地呢?让我们从RISC的诞生谈起。
自上个世纪末,微处理器的起源可谓是群雄逐鹿。Intel、德州仪器和Garrett AiResearch等公司的先锋计划催生了多个微处理器先锋产品,如Intel 4004、TMS 1000和CADC等。自此,微处理器的序幕拉开。
回顾其发展历程,在微处理器早期,各家厂商主要生产自家架构的芯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IBM迫使Intel开放了X86架构的授权。即便如此,大多数主流厂商依然坚持自主研发架构和设计。这一状况在1980年RISC的出现时开始发生变化。
大卫·帕特森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领导的Berkeley RISC计划,最早为精简指令集定下了名称。实际上,在他之前已有人提出了类似的设计理念。IBM在1975年至1980年间的801项目可能是第一个采用这种设计理念的系统。
与Intel X86等复杂指令集不同,RISC的指令集设计更为精简,旨在使代码编写更为便捷。尽管如此,其设计理念使得处理器的指令得以高效执行,同时减少了处理器访问内存的次数。正是这种创新理念,为MIPS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随后,斯坦福大学前校长John LeRoy Hennessy及其团队基于RISC技术打造了MIPS微处理器。公司成立后,他们将设计好的芯片方案授权给其他厂商生产高性能的CPU。这种商业模式使得MIPS在市场上迅速崭露头角。
在产品设计上,MIPS的表现令人瞩目。他们在成立第二年就推出了R2000处理器,仅三年后就推出了R3000。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在1991年就推出了64位设计R4000。相比之下,其竞争对手ARM在2012年才广泛推广64位处理器设计。这充分展示了这家公司在设计上的前瞻性。
早期,MIPS不仅自己生产处理器,还为其他半导体公司如Pacemips、IDT和东芝提供设计制造芯片的授权。这些芯片被广泛应用于Sony的游戏机、Nintendo的游戏机、Cisco的路由器以及SGI超级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中。尤其是在家用路由器市场,MIPS几乎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尽管MIPS的产品性能卓越,但由于对商业化的反应不够迅速,导致了其商业化进程的滞后。他们错过了移动时代的发展机遇,这最终导致了他们的衰落。
MIPS起初专注于中高端市场,与Intel进行对标。他们凭借出色的性能在高清盒子、路由器等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当其竞争对手ARM开始专注于低功耗嵌入式领域并逐渐取得成功时,MIPS却因功耗问题而陷入困境。MIPS的反应缓慢也进一步阻碍了他们的转型。
当ARM等公司开始面向智能手机市场推出移动处理器芯片时,MIPS仍沉醉于高清盒子、打印机等小众产品市场。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MIPS的落后愈发明显。这仅仅是他们失败的一个原因。授权模式和费用也是导致MIPS衰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