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升等于多少毫升 1L等于多少mL


前记:

在家中因封控的初日,检阅小女的数学作业时,发现一处古代容量单位的错误。虽从数学角度纠正甚易,但我自身对于古代的容量单位也颇感生疏,这无疑为孩子们增添了学习的难度。既然如此,不如趁此时机,深入挖掘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我并未采用正规的考据方法,而是从感兴趣的诗文入手,借助一通百度的助力,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重新解读,以期为大家呈现出一场知识的盛宴。

——————分割线——————

老杜说诗仙的诗篇:“斗酒诗百篇”,似乎每次饮酒后都充满诗情画意。尽管诗词中的数字多为夸张之词,但其所用的单位确实相当精准,因为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让诗意大打折扣。

那么,诗仙李白所饮的一“斗酒”究竟有多少呢?这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古代常用的容量单位。从大到小,主要有石(dan)、斗、升、合(ge)。

这些单位之间遵循十进制原则,即10合等于1升,10升等于1斗,10斗等于1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升”与现在的“升”并不相同。古代的1升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而现今的1L则等于1000ml。

具体换算如下:

1石等于10斗,也等于100升或1000合,相当于20000毫升。

1斗则等于10升或100合,换算成毫升就是2000毫升。

以此类推,1升等于10合,即200毫升;而1合则等于20毫升。

在日常生活中,石(dan)和合(ge)的使用并不频繁,但“斗”和“升”是最为常见的单位。以啤酒为例,一“斗酒”的容量约等于我们现今的4瓶500毫升的啤酒。

进一步探讨,元代之前古人酿造的酒度数较低,大约在5度左右。加之古代的酒杯尺寸较小,即使是女子也能畅饮数十杯。如南宋的李清照便是一位酒量可观的女性文人。

提及李白,他的诗句“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可见其酒量的豪迈。同时他对酒色的描绘也富有诗意,“遥看汉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醪醅。”这般描述令人对那绿蚁酒充满好奇。绿蚁酒究竟为何物呢?

古时的酒分为浊酒和绿酒两种。浊酒因酿造工艺难以彻底过滤而显得浑浊。而绿酒则是因为粮食发酵后的液体呈绿色,加上有些酒渣浮在上面形似蚂蚁,故而在诗文中常用“绿蚁”来代指酒。

白居易给友人刘禹锡写信提及的“绿蚁新醅酒”,以及苏轼所提到的“绿蚁濡唇”等诗句中的“斛(hu)”也是一种容量单位。在宋代时期,一斛相当于5斗的容量。而在唐代初期,一斛与一石是同义不同称的容量单位。

虽然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大体上固定了度量标准,但因历史悠久、朝代更迭,各朝代的容量单位还是有所差异。因此也有说法认为唐代的一升约合现在的600毫升,那么一斗酒就约等于现在的6000毫升,这足以让李白畅饮一番了。

在古代,“斗”不仅是液体的计量单位,还常用于粮食等交易的计量。“斗”是一种用木板制成的量具,形状近似倒立的立体梯形,用于称量粮食。“斗”这个字也常用于形容人的气度或性格特点。

“升斗小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生活困苦、收入微薄的普通百姓。而陶渊明所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则是指他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气节而拒绝接受低廉的俸禄。至于“升米养恩, 斗米养仇”的老话更是提醒我们善良与仁慈都需要恰到好处。

说到这里我们也不妨引申到数学领域中去理解这些单位换算的重要性无论古代到底如何换算也不论一斗到底相当于多少毫升只要我们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