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耳机


flow耳机

样本来源:网友赠送

样本类型:零售版本

魅族在声学产品领域一直表现出色,尽管从播放器厂商转型为手机厂商,但魅族从未放弃对声学产品的探索。魅族的手机产品也见证了他们不断在HiFi领域钻研的成果。魅族的耳机产品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都拥有不错的口碑。

这次要测评的魅族Flow耳机却让这个品牌遭遇了一点尴尬。Flow在发布后爆出了“娄氏单元门”事件,魅族送给媒体评测的Flow使用了来自娄氏的动铁单元,而消费者购买的零售版Flow却使用了国产单元,这显然是虚假宣传,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迫于舆论压力,魅族下架召回Flow耳机,重新发布后推出Flow和Flow Bass两个版本,前者明确使用了娄氏的动铁单元。我们这次收到的魅族Flow耳机正是重新发布后的产品,不存在单元问题。

非常感谢向我们提供评测样机的趣友@翱翔寰宇,感谢他提供了充足的测评时间,让这篇测评得以顺利完成。

flow耳机

魅族Flow三单元圈铁耳机

‍01.包装与配件‍

手机厂商在包装上的花样比耳机厂商多太多,魅族也不例外。然而这款Flow的包装盒不论在结构还是外观设计上,看起来都传统了许多,但自然而然地延续了魅族一贯的“文艺小清新”风格。

与大多数耳机包装盒上喜欢印有各种奖项和特性的做法不同,Flow的外包装设计非常简约,白色基调配以正中的耳机渲染图,显得高档了不少。

flow耳机

包装盒正面

包装盒背面较为详细地说明了这款耳机的基本参数和一些特性,不得不佩服来自手机厂商的文案对产品特性的描述炉火纯青,描述中还提到了“调谐滤波器”,这确实超出了我们对耳机的认知水平,并且这个所谓的“调谐滤波器”到底是什么,我们没能找到任何信息。

Flow的包装仍然是两层抽拉式,取下外层包装盒后,产品和配件都放置在里面的这一层当中。包装盒的内层为灰黑色,面盖上设计了耳机的结构轮廓图,可以看出它的动铁单元仍然比较传统地放置在了导管当中。

flow耳机

包装盒背面

flow耳机

第二层包装盒面盖

Flow的配件相对丰富,并且考虑到了商务人士的需求,还附带了一枚航空转换头,并且做工非常不错。此外还附带了一个非常美观的硅胶耳机包,但材质较软且开口较大,实用性一般。

配件共有三副硅胶耳塞,两副双层耳塞和一副惰性耳塞,惰性耳塞并非COMPLY出品,而所谓的双层耳塞,其实是耳塞内部填充了一层海绵,索尼的耳机中有类似的设计。除了硅胶套之外就是航空转换头和耳机包,配件谈不上特别丰富,但完全够用。

flow耳机

配件全家福

02.外观与做工

flow耳机

Flow圈铁耳机本体

尽管这款耳机引发了许多争议和风波,但不得不说在外观设计上,Flow确实费了一番心思。并且在模具精细度和材料选择上,也体现了作为一个成熟手机厂商的魅族制作能力。

根据魅族官方介绍,Flow的外观设计由日本工业设计师坪井浩尚打造,如果你搜一下这位设计师,毫无疑问,大部分内容都来自魅族。我们不讨论这位设计师,仅评价这款耳机的壳体,的确在耳机中花了不少心思。

flow耳机

魅族Flow腔体后方

耳机的整个金属外壳部分其实是采用美铝合金打造,并且通过类似塑料注塑的方式构成,因此Flow的金属外壳其实是一个整体,再由尾部的橡胶线柄和塑料装饰后盖组装而成。

在经常玩耳机的发烧友眼中,Flow的后腔装饰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灵感来源——B&W C5,Flow与C5的后腔调音网如出一辙。不过C5的网罩起到了调音作用,而魅族的这款只是单纯的装饰罢了。根据拆解图来看,Flow后腔有独立的调音阻尼。

flow耳机

整体做工非常不错

但不得不说Flow的整体做工在耳机中非常优秀,不论在接缝平滑度还是外壳精细度上,Flow的做工确实不比一些国际大厂旗舰产品差。并且在后腔黑色的塑料装饰片和橡胶尾管的过渡也使用了粘合的方式,并且如果不是相当仔细地看,很难发现它们竟然不是一块材料构成。

大量使用金属材料,让Flow的重量并不轻,达到了约22.8g。但好在设计合理,Flow佩戴不会明显感到负重,但是较大的外壳腔体对于耳廓较小者仍然不太友好。

flow耳机

整机重量约为22.8g

Flow的线材直径比较粗,根据官方介绍,它采用了无氧铜镀银线,并且缠绕了凯夫拉纤维。其实这只是惯用的宣传手法,这样的配置在大部分耳机中都会有。

耳机的线材外表光滑,弹性比EarPods的线材稍低,线材展开后有很轻微的自动卷绕现象。线材整体较软,合理收纳可降低自行打结的情况。

flow耳机

线材最粗直径为2.40mm

<img src="https://gaofengtu.oss-cn-beijing.aliyuncs.com/1/64ca15cd8

Flow 耳机采用耐用的全金属一体式分线卡,带有束线器,与其分线卡类似于 EarPods,但采用拉丝金属设计,与耳机外壳的耐用性相比绝对更胜一筹。

Flow 的线控外观精巧,彰显高档质感。拉丝金属材质和黑色的按键以及线柄融为一体,看起来不突兀。细节处理值得称道。

flow耳机

三键式线控器

flow耳机

金属一体化分线器

flow耳机

3.5mm镀金直插插

3. 音质部分(耳机的声音表现结论较为主观,以下内容仅代表趣测网观点。如有可能,我们建议结合其它媒体发布的内容一同进行参考。)

早期的媒体评测文章大多针对魅族送测的“评测版”耳机,而我们收到的则是重新上架后的量产版。我们认为,魅族针对送测媒体与销售版的不同做法有损商业道德,也让大部分的评测文章失去了参考价值,实质上变成了软文。

这也讓我們重新审视 Flow 的声音,畢竟網路上的「好评如潮」並不能代表现实情況。作為一款零售價達到 599 元的國產耳機,除去外殼成本之外,在聲音上投入了多少?

flow耳机

導管直徑約為 5.85mm

Flow 使用了由複合雙動鐵單元和動圈單元組成的三單元圈鐵結構,並進行電子分頻處理,而非直接串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魅族官網 Flow 的頁面已經找不到與樓氏的任何相關訊息,因此該組動鐵單元是否來自樓氏已被淡化。

耳機阻抗為 32Ω,靈敏度 105dB,額定功率 6mW,對前端的要求並不高。我們選擇了 iPhone6s 和索尼 XZ1 作為前端,主要基於 iPhone6s。參考耳機 KZ ZS10、蘋果 EarPods、飛利浦 S2 和索尼 XBAN1AP。試聽曲目參考《趣聽耳机评测试音集》。

flow耳机

索尼 Xperia XZ1 智能手機

flow耳机

蘋果 iPhone6s 智能手機

聽感與風格印象:嚴格來說,Flow 也屬於半開放式耳機,與飛利浦 S2 具有相似的後出音孔,並非完全封閉腔體,Flow 的聲場開闊度明顯優於 KZ ZS10。儘管魅族為 Flow 賦予了如此高的配置,但它仍然不可避免地將高頻設計得過於明亮,以凸顯動鐵單元的存在。

Flow 的聲音風格與注重中低頻的 N1AP 完全不同,其聲音略顯怪異,與我們很久以前評測的音技王 P8 有些相似。人聲稍顯寬鬆,解析力一般,且較為突顯;如果你將其與飛利浦 S2 進行對比,你會發現 S2 的人聲位置和解析力明顯優於 Flow。

不過 Flow 依然是一款相對中性的耳塞,低頻量感並不大,整體偏向中高頻表現。就聲音素質而言,Flow 明顯優於 KZ ZS10 和索尼 N1AP,但其調音風格卻讓我們難以確定它到底適合哪種音樂風格。

flow耳机

取下矽膠套

高頻:坦白來說,Flow 的高頻表現並不能令人滿意,尤其是在這個價位的圈鐵耳機中,有許多產品的高頻表現都能勝過它。不少朋友認為我們過於吹捧飛利浦 S2,但顯然 S2 的高頻表現明顯比 Flow 更自然,並能提供更多的訊息量。

Flow 的高頻解析力尚可,優於索尼 N1AP,但與 KZ ZS10、飛利浦 S2 相比仍毫無競爭力。儘管有樓氏雙動鐵單元的加持,但 Flow 的高頻表現提升並不明顯,反而讓其的中高頻過渡產生明顯的割裂感。Flow 的高頻風格整體偏薄且偏亮,其高頻到極高頻的延伸性一般。

不過,不乏有些聽友會比較喜歡 Flow 這種相對明亮一些的高頻表現,這樣的風格如果用來聆聽鋼琴獨奏會顯得格外清脆。Flow 的高頻動態表現仍比較出色,且具有較好的通透性,但這不足以滿足我們的期待。

中頻:Flow 的中頻較為突出,但並不厚實,不過表現比較寬鬆。很明顯,Flow 的中頻大部分頻段還是由動圈單元負責,動鐵只負責高頻部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 Flow 的中高頻過渡依然存在大部分圈鐵耳機所具有的缺陷,中高頻的過渡上具有明顯的割裂感。

與主要由動鐵單元負責中高頻的 KZ ZS10 不同,Flow 的中頻解析力顯然沒有動鐵單元那麼出色。這很可能是因為 Flow 的動鐵單元本身就是一個高頻單元,使用樓氏單元本身就具有較高的成本,如果再使用高頻 + 中頻 + 低頻三分頻單元配置,成本很可能會大幅增加。

儘管 Flow 的中頻整體偏薄,但仍具有不錯的聽感。中頻部分解析力一般,但可以將樂器演繹得更加柔和與放鬆,加上不錯的聲場表現,這條耳機的聲音也不會顯得過於緊緻。

flow耳机

突出的濾網

低頻:Flow 的低頻量感不大,但較為緊緻,且下潛一般。這顆動圈單元的整體解析力一般,讓整個中低頻部分聽感有些許的糊。當然要說明的是,它的中低頻部分的「糊」是相對於我們對它的要求較高一些,如果與索尼 N1AP 相比,它的聲音表現仍然是很不錯的水平。量感偏少,Flow 沒有較好的低頻凝聚力和質感,這是比較遺憾的地方。

從 Flow 較為克制的低頻風格來看,魅族並不願意讓這款耳機成為一條重口味的重低音耳機,它在中低頻的過渡上順暢許多,比 KZ ZS10 優秀的不止一點半點。

重新评估:魅族Flow的外观和工艺确实堪称耳机界的“艺术品”,在细节和用料方面都走在前列,这无疑得益于魅族出色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作为一款定位中高端、售价高达599元的入耳式耳机,其性能仍不能满足我们的期望。

由于Flow固有的低频较少,更偏向中高频表现,魅族还推出了衍生型号——Flow Bass。如果您青睐Flow相对宽松的中频表现和前置人声,又对低频量感较少感到纠结,这款折中产品或许值得考虑。

值得一提的是,Flow是否采用娄氏动铁单元已变得不再重要,因为其整体素质并未达到预期,与售价499元的飞傲FH1相比也毫无优势。其出众的外观设计和做工依然是骄傲的资本,我们认为其599元的定价并不离谱。

衡量一款耳机是否“值得”不仅在于其声音表现。即便声音再出色、售价再低,如果品控和质量糟糕透顶、外观毫无设计感,都无法称之为一款完整的产品。

对于Flow的评价,网络上出现了极端分歧。部分媒体认为其声音表现“具有颠覆性”,而另一些则将其描述为“灾难”。我们认为,尽管其素质并非卓越,但Flow提供还算不错的声音享受,结合其外观和做工,如果确实喜爱这款耳机,仍不失为一种选择。作为500元档位推荐产品,其并不应被列在首位。

我们对于Flow的评价可能会让热心送测的网友略感失望,寄还样品时我们也附上了一些小礼物,以慰藉其受挫的心灵。

优点:外观设计优异,听感不错,产品工艺精良;

缺点:声音素质一般,高频表现不佳,售价稍高;

Flow耳机